高级搜索

栏目
直肠癌综合治疗体会(附137例分析)
屠颐珠, 张明和
1985, 12(3): 113-114,115.
摘要 PDF
355例癌患者血清CEA 检测结果分析
王晓芳, 张先林
1985, 12(3): 115-117,118.
摘要 PDF
放射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地位的讨论——附251例分析
胡国清, 张(钅东), 胡长耀, 龙春芳
1985, 12(3): 118-120.
摘要 PDF
用改进的单个细胞毒试验研究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动态
王小宁, 肖建国, 曹巧莉, 李文简
1985, 12(3): 121-122,120.
摘要 PDF
硒酵母和亚硒酸钠对大鼠诱发性肺癌抑制作用的初步观察
田鸿生, 熊永炎, 高文琴, 刘铭球, 左汝铎
1985, 12(3): 123-124,125.
摘要 PDF
鼻咽癌形态发生学的研究
张汝逢, 宗永生, 陈灼怀
1985, 12(3): 125-126.
摘要 PDF
癌基因(Oncogenes)
杨焕明, 高翼之, 王世浚
1985, 12(3): 127-129.
摘要 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一例报道
袁瑞珍
1985, 12(3): 130-130.
摘要 PDF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
何少琴, 刘泰福
1985, 12(3): 131-133.
摘要 PDF
胃血管球瘤一例报告
邬关德, 唐学清
1985, 12(3): 133-133,150.
摘要 PDF
国产FYC-50H 回转型钴治疗机肿瘤最大剂量比(TMR)测定
王骏业, 郭友全, 蒋佑伯, 王捷
1985, 12(3): 134-134,135.
摘要 PDF
用MNNG 诱发小鼠大肠癌过程中大肠粘膜细胞DNA 含量变化
耿宝琴, 许敬尧, 周水云
1985, 12(3): 135-137.
摘要 PDF
30例口腔颌面恶性肿瘤动脉内化疗分析
朱逢木, 胡少南, 张明和
1985, 12(3): 138-138,139.
摘要 PDF
不同人群的淋巴细胞亚群测定——活性花结和酯酶双标记
陆培新, 张启南
1985, 12(3): 139-140,141.
摘要 PDF
男性乳腺癌(附22例临床分析)
万德森, 李国材
1985, 12(3): 141-142,143.
摘要 PDF
肺结核合并支气管肺癌(附30例分析)
梁永盛, 李延辉, 狄惠芝, 李素群, 王明
1985, 12(3): 143-145.
摘要 PDF
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的膈疝
胡家齐
1985, 12(3): 146-146,145.
摘要 PDF
GF-Ⅰ 型吻合器治疗中段直肠癌
杨国樑, 张广德, 宁家青
1985, 12(3): 147-148,149.
摘要 PDF
血清r一谷氨酰转肽酶的微量测定及其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袁振铎
1985, 12(3): 149-150.
摘要 PDF
原发性大网膜恶性肿瘤——附三例报告
柴志康, 钱允庆
1985, 12(3): 151-151,152.
摘要 PDF
胃粘膜不同类型肠上皮化生粘液组织化学研究
虞积耀, 雷道年
1985, 12(3): 152-154.
摘要 PDF
青年人胃癌(附10例报告)
孔祥泉, 魏金元, 王丽雅, 颜小琼
1985, 12(3): 155-156.
摘要 PDF
原发性肺肉瘤
王其彰, 张玮, 贾慧群, 吴国祥
1985, 12(3): 157-157,130.
摘要 PDF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鼻咽癌病人EB病毒IgG/MA 和IgA/MA 抗体
朱秀轩, 曾毅, 赵亚明, H.Wolf
1985, 12(3): 158-159,160.
摘要 PDF
三原发性癌一例报告
帅朋贞, 张明和
1985, 12(3): 160-160,161.
摘要 PDF
220例食管癌四种诊断检查结果对比
许殿元, 张道银, 李遵, 牛卫红
1985, 12(3): 161-163.
摘要 PDF
松果体区绒毛膜上皮癌一例报告
裴永恩, 戴学元, 傅正华, 吴星
1985, 12(3): 163-163,156.
摘要 PDF
细支气管肺泡癌6例报告
杨续禅, 张殿堂
1985, 12(3): 164-165.
摘要 PDF
男性乳腺管内乳头状瘤二例报告
杨金巧, 陈佩珍, 邓开鸿, 何光熙
1985, 12(3): 165-165.
摘要 PDF
反复多次注射平阳霉素所致过敏性休克一例
韩玉厦
1985, 12(3): 166-166.
摘要 PDF
葡萄胎子宫次全切除后十四年患宫颈绒毛膜癌一例报告
张恩远, 关光伟, 赵玉兰
1985, 12(3): 166-166,167.
摘要 PDF
貌似颅咽管瘤的脊索瘤一例报告
袁先厚
1985, 12(3): 167-167.
摘要 PDF
动眼神经鞘瘤1例CT 报告
关长群, 刘振春, 胡为民
1985, 12(3): 168-168.
摘要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