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  2015, Vol. 42 Issue (7): 749-750
本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主办。
0

文章信息

未来20年全球癌症患者或增五成,等
肿瘤防治研究, 2015, 42(07): 749-750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15, 42(07): 749-750
http://www.zlfzyj.com/CN/10.3971/j.issn.1000-8578.2015.07.024
未来20年全球癌症患者或增五成,等
未来20年全球癌症患者或增五成

近日,美国临床肿瘤学会议落幕,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2012年全球癌症患者及死亡病例均有所增加,其中,近一半新增癌症病例出现在亚洲,而大部分在中国,中国新增癌症病例居第一位。《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也表明,过去30年间,肺癌死亡率在中国上升了465%,已取代肝癌成为中国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

报告描述和分析了全球180多个国家的28种癌症的总体情况和流行趋势。预测全球癌症病例将呈现迅猛增长态势,将由2012年的1400万人,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人,到2035年,将可能达到2400万人,即20年时间将增加近五成。该报告显示,全球癌症负担正在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加重,平均每8个死亡病例中就有1人死于癌症。WHO此前发布研究报告,警告未来将出现癌症病例大爆发的情况,呼吁民众调整生活方式,必须考虑限制酒精和糖分的摄入,以及戒烟。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表示,癌症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年递增,而这一点在我国也较为显著,在一些地区,癌症的死亡率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大威胁。

报告认为,全球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占全球新增病例的六成,年度死亡病例的七成。各种癌症的患病率在各地区的分布也有所不同。乳癌在大部分国家女性患者中很常见,但在非洲,宫颈癌夺走了更多妇女的性命。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明荣介绍,大约10%的癌症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另外,一些肿瘤表现出的家族性会更强一些,包括乳腺癌、卵巢癌、大肠癌等,而诸如肝癌、肺癌等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家族性,但在一些高发区域,癌症也会表现出家族聚集性。(来源:新京报)

香港理工研发大数据分析平台揭示癌症基因关系

6月23日从香港理工大学获悉,该校癌症基因组的大数据分析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建立一个创新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分析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揭示在癌症中基因网络的失控机制。这项突破由理大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教授翁一鸣、陈颖志和黄思铨联同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专家及其团队取得。

研究团队还发现诊断及治疗慢性骨髓细胞白血病的潜在标靶基因--核磷蛋白(NPM1)及其相关基因,有助于确立由核磷蛋白导向的治疗策略,使标靶治疗更准确针对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同时此分析平台亦可广泛应用于其他疾病。

传统的癌症基因研究方法是比较癌症患者与健康人士的整个基因组,找出有显著差异表现的个别基因。这种沿用多时的方法并不能找出基因相互作用及其系统性变化,进而了解有关构成癌症的发病机制。在该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假设参与相同机制的基因会呈共同表现(即基因之间的表现水平互为关连),并且探讨每对基因之间的关系,从而破解癌症背后的机制。基因对组合数目会随基因数目以几何级数增加,而人类基因组有超过两万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因此基因共同表现的分析涉及约两亿对基因。哈佛大学的生物统计学专家帮助研究团队进行了大型计算机模拟试验,确立了癌症基因共同表现的统计方法。研究团队克服了处理大量数据的挑战,只需两天时间便可分析出两亿个基因对的共同表现,建立了前所未有的科学基础。

这项研究确立了一个创新的结构性基因共同表现分析平台,揭示癌症发病机理,并发展以核磷蛋白为导向的治疗策略。这个平台还可随时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预后和治疗研究。(来源:新华网)

新技术或可对肝脏肿瘤进行分级

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肝脏肿瘤,其中特定的一部分腺瘤会转变为恶性肿瘤,近日来自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核磁共振技术,在对患者不进行侵入性组织取样检测的前提下就可以有效对腺瘤进行分类,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Radiology上。

肝脏中的腺瘤非常罕见,会以很多方式发育产生,目前确定有三种腺瘤亚型,即良性、炎性以及癌前病变,另外还有第四种未分类的亚型,这种腺瘤往往会引发不同的临床表现以及潜在恶化。一般来说腺瘤患者都必须进行组织活检来确定肝细胞性腺瘤是良性还是潜在恶性的,而该研究者可利用肝脏特异性的核磁共振造影剂来对肝细胞性腺瘤进行分类;名为钆塞酸的肝脏特殊造影剂,可靶向作用于胆汁中的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同时也会靶向作用于腺瘤细胞及正常肝脏细胞中的多药耐药相关蛋白,随后研究者就会利用磁共振成像将腺瘤表面的转运蛋白的比例同正常肝脏细胞进行对比,进而对腺瘤进行分类和分级。

研究者Ahmed Ba-Ssalamah指出,这种新型成像技术可以在不进行侵入性方式取样的前提下来评估患者机体腺瘤的特性,这为后期理解腺瘤及其他肝脏肿瘤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开发新型疗法来有效抑制腺瘤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来源:生物谷)

癌细胞之无间道

肿大的淋巴结常常是癌症细胞转移扩散最早期的征象。最近,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癌症研究人员及免疫学家们发现,癌症细胞是如何伪装成免疫细胞(白细胞),从而进入到淋巴系统中的。这项研究发表于Oncogene杂志,可以为新药开发提供新的信息。

人们死于癌症的重要原因是癌症在一些重要器官(如肺脏及肝脏)扩散,或称为肿瘤转移。癌细胞扩散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利用淋巴系统。进入淋巴管后,它们可以迁移到附近的淋巴结,引起淋巴结肿大,接着癌细胞通过血液到达其他器官。然而,癌症细胞是如何和为什么要利用淋巴系统进行扩散,目前还不清楚。

是否有信号来控制这个过程,或者它是随机发生的,现在仍不清楚。"卡罗林斯卡研究所医学生化及生物物理系癌症研究者副教授Jonas Fuxe说,"近些年来有证据表明,炎症是可以促进癌症转移的一个因素,用抗炎药对癌症扩散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这项研究基于癌症研究人员及免疫学家们的交叉学科合作。他们发现,一个名为转化生长因子-beta的炎症因子,可以赋予癌症细胞免疫细胞的特性,通过向癌症细胞表面提供一种受体,这种受体通常仅仅存在于穿梭进入淋巴系统的白细胞上。具备了这个受体,癌症细胞就可以确认且向一定的物质梯度迁移,这些物质由淋巴管分泌,并且可以和此受体相结合。通过这种方式,癌症细胞就可以像淋巴细胞一样,有效地靶向淋巴管,并迁移至淋巴结。据研究人员称,他们的研究结果用一种新的方式,将炎症和癌症连接了起来,为开发新的治疗模式提供了可能。

有了这项研究发现,我们将进一步找出,癌细胞除此之外所具备的免疫细胞特性,及它们是如何影响转移过程的," Fuxe说,"通过淋巴系统阻止或是减慢癌症细胞的扩散,从而降低肿瘤转移至其他器官的风险,这种可能性是十分吸引人的。" (来源:生物谷)

新研究揭示肝炎-癌转化机制为肝病防治与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近日,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主任王红阳院士团队在肝炎-癌转化研究方面获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主流期刊《癌细胞》、《自然通讯》、《肝脏病学》等。

肝癌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与肝炎高发密不可分,但对慢性肝炎发生和转归的分子机制认识严重不足,缺少有效干预和治疗手段,难以阻断大量病患从慢性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

近5年来,该研究所深入解析肝炎-癌转化的分子网络调控机制,率先提出了肠道稳态失衡在肝炎-癌转化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发现了其中关键的分子纽带;进一步明确了以巨噬细胞和星状细胞为主的非实质细胞在肝脏慢性炎症和恶性转化中的主导地位,阐明了以TLR通路异常活化为核心的肝脏慢性炎症调控机制;发现了上皮-间质转化在炎癌转化中新的分子决定机制,并实现了有效干预;鉴定了新的肝癌起始(干)细胞亚群,确定了炎症微环境促进肝癌起始(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关键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以上鉴定的炎-癌转化过程中新的关键节点分子,有的成为肝病分子分型的标志物,有的作为新的药靶分子进入靶向化合物筛选阶段。

他们还提出了通过益生菌等保护肠道,可改善肠道稳态,抑制肝癌发生及靶向关键节点蛋白Gankyrin等,多途径阻断炎症恶变等干预炎-癌转化的新策略,为肝病防治与新药研发奠定了基础。(来源:中国科技网)

不同病毒或影响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乙肝病毒(HBV)和丙肝病毒(HCV)是肝细胞癌(HCC)的主要致病因素。目前不同病毒感染是否会影响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尚不明晰。美国Uemura等医师开展了一项大型、单中心研究,结果表明HCV或HBV相关肝癌存在显著的临床病理变化,但不影响预后。该研究发表在ASCO2015大会上。

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收集了1992年至2011年的815例肝癌患者资料(丙肝472例,乙肝343例),经过国际红十字会批准后采用了患者诊断时的详细特征。63%的患者是当地居民,男女比例3:1。卡方检验评估乙肝和丙肝两组之间绝对变量分布差异显著;Kaplan Meier乘积极限法评估中位生存(mos);Log 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

研究结果显示,乙肝患者更容易在较低年龄段发生肝癌、低分化肿瘤(PDT)、形成门静脉血栓(PT)、肿瘤体积较大(>5 cm)、肝脏广泛累及(> 50%)、高甲胎蛋白和进展期CLIP分期(3~6);丙肝患者更容易发生肝硬化,有饮酒史和吸烟史者多并发糖尿病(DM)。两组间1年生存率相似(43.3%)。

总之,HCV或HBV相关的肝癌患者存在显著的临床病理变化,这可能影响治疗选择,但并不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