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曾亚菲,褚燕君,孙静.2015
- ZENG Yafei, CHU Yanjun, SUN Jing.2015
-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及钙水平与胃癌的关系
-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25-(OH) D3, Ca2+ and Gastric Carcinoma
- 肿瘤防治研究, 2015, 42(04): 369-372
-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15, 42(04): 369-372
- http://www.zlfzyj.com/CN/10.3971/j.issn.1000-8578.2015.04.0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5-12
- 修回日期:2014-08-02
胃癌是消化道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多 因素参与、多步骤的复杂病理过程[1]。当胃黏膜上 皮细胞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环氧合 酶-2等组成的平衡被破坏时,导致细胞凋亡信号被 抑制,胃上皮细胞过度增殖而逐渐发展为胃癌。 血清25-(OH)D3不仅是一种类固醇性维生素,主要 参与钙磷的代谢,且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它还是 肿瘤的监测指标[2],阻碍肿瘤的发展[3]。流行病学 研究结果显示25-(OH)D3缺乏人群中胃癌的患病率 明显增加。在临床工作中,血清25-(OH)D3水平及 Ca2+水平在胃癌中的作用是近年研究的新热点,但 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实验室的进一步研究。本 研究通过检测血清25-(OH)D3水平进行临床观察, 探讨其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预测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分组
病例组:随机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12年8月—2013年11月间住院的胃癌患者118 例,其中男7 6例,年龄2 1 ~7 9岁,平均年龄4 9 岁;女42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46岁,所 有患者均为初发胃癌、经术中病理证实且术前无 放化疗史。病例组中按细胞分化程度分:高分化 组34例,中分化组39例,低分化组45例;按有无 淋巴结转移分:淋巴转移组69例,无淋巴转移组 49例。对照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63例,年龄 18~71岁,平均年龄41岁,入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 及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两组入选对 象半年内均未经口服及静脉注射钙剂、维生素D3 治疗。 1.2 样品制备
所有入组患者,均于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ml, 且经抗凝、离心(2h内3500r/min,5min),取 上清液保存于-70℃冰箱中,以供检查用。 1.3 试剂及方法
ELISA试剂盒购于武汉华美生物工程有限公 司,电解质分析仪购于德国罗氏诊断有限公司。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所有入组患者 的外周血25-(OH)D3水平,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 (ISE)电位法测定入选对象血清Ca2+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 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 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相关性用Spearman秩相关 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Ca2+测定结果
病例组血清Ca2+水平[(2.19±0.13)mmol/L]与 对照组[(2.21±0.16)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t=1.109,P=0.269),这说明血钙水平在 胃癌人群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人群间无明显差异。 2.2 血清25-(OH)D3测定结果 2.2.1 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清25-(OH)D3的比较
病 例组血清25-(OH)D3水平[(15.42±4.91)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37.33±14.32)ng/ml],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t=15.070,P=0.000),提示高 25-(OH)D3水平可能有效预防胃癌的发生。 2.2.2 不同细胞分化程度胃癌25-(OH)D3水平比 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各不同分化程度 组间血清25-(OH)D3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3.356,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高、中 分化组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高于低分化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分化组血清 25-(OH)D3与中分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25-(OH)D3水平与胃癌细胞的分 化程度间存在相关性,是可用于判断胃癌恶性程 度的一个指标,见表 1。
2.2.3 有无淋巴结转移胃癌25-(OH)D3水平比较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及阴性组间血清25-(OH)D3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血清25-(OH)D3水 平与淋巴结转移关系不密切,见表 1。 2.2.4 胃癌组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25-(OH)D3水 平的比较
胃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术后血清 25-(OH)D3水平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提示手术治疗可提高血清 25-(OH)D3水平,可能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 2.3 病例组血清25-(OH)D3与血Ca2+关系
胃癌患者血清25-(OH)D3与Ca2+秩相关分析, 有统计学意义(P=0.000),相关系数r=0.706, 认为胃癌患者的血清25-(OH)D3与Ca2+水平成正相 关,随着血清25-(OH)D3水平的升高,血Ca2+浓度 也升高,见图 1。
3 讨论胃癌是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是严重 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 所有肿瘤中高居第四位和第二位。近年来,虽然 全球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 每年仍有90多万新发胃癌病例,其中70多万人死 于胃癌 [1,4,5,6]。目前为止,胃癌仍是我国最常见的恶 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多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研究较明确的病因包括HP感染、不当饮食、吸烟 及宿主的遗传易感性等。
新近研究发现,维生素D在人体内具有重要抗 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包括:25-(OH)D3 主要是诱导肿瘤细胞周期依赖激酶(CDK)的抑 制蛋白p16、p21、p27升高,抑制蛋白进一步抑制 细胞周期蛋白CDK复合物的激活,使肿瘤细胞不 能通过R点,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周期的进程[7]。更 有研究表明25-(OH)D3及其类似物具有抗增殖、 促分化、免疫调节及抑制正常细胞的坏死、肿瘤 细胞的浸润等作用。庄志刚等[7]的研究发现外周血 25-(OH)D3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是预测乳腺癌转移 与预后的重要参考指;Finkelmeier等[8]研究发现血 清25-(OH)D3与肝癌晚期相关,是肝癌不良预后的 指标;Kilkkinen等[9]研究表明妇女及年轻人中具有 高维生素D水平的人群发生肺癌的风险低;Hong 等[10]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循环维生素D降低结直肠 腺瘤风险,尤其是近端结肠腺瘤。本研究发现血 清25-(OH)D3在胃癌患者中呈现低水平,且与癌细 胞的分化程度相关,高分化组的血清25-(OH)D3明 显高于中、低分化组,但与淋巴结转移无关,提 示其可能是胃癌的保护性因素,用于判断胃癌的 恶性程度。手术前后25-(OH)D3的血清学水平亦发 现明显改变,提示其可能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是 监测术后是否复发或转移的良好指标。而钙在体 内以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Ca2+)存在,且只有离 子钙才具有生理活性,在细胞信号的传递中起着 重要作用,如细胞增殖、分化、DNA裂解、凋亡 等。因此,胞内血Ca2+浓度的变化可能导致凋亡的 发生。SwedishAMORIS研究发现高血Ca2+可预防 结直肠肿瘤[11]。Galas等[12]研究证实血钙消耗可预 防结肠癌,且与血钙剂量呈正相关,但尚不能证 实可预防直肠癌。Kim等[13]研究发现具有相同敏 感钙受体基因型的人群中,低膳食钙的人群发生 结直肠癌的风险高于高膳食钙人群。但本研究发 现,血清Ca2+在胃癌人群及慢性浅表性胃炎人群中 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其可能与胃癌的发生 无直接关系。
阳光及饮食是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其进入血 液循环与血浆中的蛋白结合形成维生素D结合蛋白 被运送至肝脏,经25-羟化酶作用形成25-(OH)D3 [14], 因为它在外周血中的水平变化反映维生素D的摄入 及转化,所以临床上多以检测外周血中25-(OH)D3 的水平反映维生素D的水平。胃癌患者因胃肠道的 分泌、消化、吸收功能均降低,导致维生素D的代 谢、吸收障碍,使循环血液中的25-(OH)D3水平降 低,且胃癌患者户外活动减少,接受阳光照射也 少,进而导致体内维生素D的摄入减少。本研究发 现,胃癌患者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慢性浅 表性胃炎人群,血Ca2+水平虽在两类人群间无统计 学差异,但胃癌患者中血Ca2+水平与25-(OH)D3间 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改善胃癌患者消化道的分 泌、消化及吸收功能,并适当增加室外活动,可 提高体内的维生素D及血Ca2+水平,进而提高机体 免疫力,增强其抗肿瘤能力。同时胃癌患者经手 术治疗后适当的补充维生素D,可能改善预后,但 普通人群补充维生素D后能否减少胃癌发生机率, 有待进一步研究。
[1] | Wang JM, Lin SR. Research and new treatment progress of gastriccancer[J].Wei Chang Bing Xue He Gan Bing Xue Za Zhi, 2012,21(1): 3-5. [王婕敏, 林三仁. 胃癌研究及诊治新进展[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2, 21(1): 3-5.] |
[2] | Fu XJ, Chen RC.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asonal changes of25-(OH) D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patients [J]. Fang SheMian Yi Xue Za Zhi, 2013, 26(3): 362-4.[傅晓娟, 陈如昌. 炎症性肠病患者25-羟基维生素D季节变化的临床意义[J].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13, 26(3): 362-4.] |
[3] | Yamana K, Saito H, Takenouchi K, et al. Vitamin D and cancer[J].Clini Calcium, 2006, 16(7): 1147-53. |
[4] | Xue M, Fang Y, Sun G, et al. IGFBP3, a transcriptional target ofhomeobox D10, is correlated with the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J]. PLoS One, 2013, 8(12): e81423. |
[5] | Miao YE, Wang J, Wang WB. Expression of vitamin D receptor ingastric carcinoma and normal mucosa adjacent to carcinoma[J].Shandong Da Xue Xue Bao(Yi Xue Ban), 2012, 50(2): 74-7. [缪玉娥, 王珏, 王潍博. 胃癌及其癌旁黏膜中维生素D受体的表达[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 50(2): 74-7.] |
[6] | Shi X, Li X, Chen L, et al. Analysis of somatostatin receptors andsomatostatin promoter methylation in human gastric cancer[J].Oncol Lett, 2013, 6(6): 1794-8. |
[7] | Zhuang ZG, Yu JM, Jiang BQ, et al. Measurement and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serum 25-(OH)D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J]. ShiYong Yi Xue Za Zhi, 2010, 26(2):244-6. [庄志刚, 余剑敏, 蒋蓓琦, 等.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及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2): 244-6.] |
[8] | Finkelmeier F, Kronenberger B, K?berle V, et al. Severe25-hydroxyvitamin D deficiency identifies a poor prognosis inpatient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4, 39(10): 1204-12. |
[9] | Kilkkinen A, Knekt P, Heli?vaara M, et al. Vitamin D status andthe risk of lung Cancer: a cohort study in Finland[J]. Cancer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8, 17(11): 3274-8. |
[10] | Hong SN, Kim JH, Choe WH, et al. Circulating vitamin D andcolorectal adenoma in asymptomatic average-risk individuals whounderwent first screening colonoscopy: a case-control study[J].Dig Dis Sci, 2012, 57(3): 753-63. |
[11] | Wulaninqsih W, Michaelsson K, Garmo H, et al. Serum calcium and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in the Swedish AMORIS study[J].BMC Public Heath, 2013, 13(1): 663. |
[12] | Galas A, Augustyniak M, Sochacka-Tatara E. Does dietary calciuminteract fiber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A case-control study inCentral Europe[J]. Nutr J, 2013, 12: 134. |
[13] | Kim KZ,Shin A, Kim J,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ASRpolymorphisms, calcium intake, and colorectal cancer risk[J].PLoS One, 2013, 8(3): e59628. |
[14] | Xie BJ, Zheng CM, Peng JR.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eripheral25-(OH)D measuring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J]. HebeiYi Yao, 2011, 33(24): 3711-2. [谢宝江, 郑晟旻, 彭吉润. 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25-羟基维生素D测定的临床意义[J]. 河北医药, 2011, 33(24): 37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