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信息
- 许晶,杨琳,刘晓晴.2015.
- XU Jing, YANG Lin, LIU Xiaoqing. 2015.
- 蛋白质组学在恶性胸腔积液研究中的应用
-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Proteomic Technology o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 肿瘤防治研究, 2015, 42(03): 290-294
-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15, 42(03): 290-294
- http://www.zlfzyj.com/CN/10.3971/j.issn.1000-8578.2015.03.01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2014-04-28
- 修回日期:2014-07-31
胸腔积液的病因复杂,包括恶性肿瘤、肺 炎、结核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肺栓塞、心衰、 肝肾疾病等[1,2]。在我国,渗出性胸腔积液中,恶 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仅次于结核性胸腔积液位 居第二[3]。当前,由于受到敏感度和特异性的制 约,通过现有手段诊断恶性胸水的假阴性率可高 达31.5%,这直接影响到患者疾病状态的评估、治 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所以探寻高特异性 及敏感度的新生物标志物意义重大。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研究时代的重要内容[4], 现如今蛋白质组学已广泛应用于血液、胸腔积液等 各种体液的研究,为筛选疾病相关标志物提供了新 的契机。
本文主要归纳了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发现 恶性胸腔积液中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主要从蛋白 质组学的两大前沿研究内容——组成蛋白质组学 和比较蛋白质组学两方面展开综述。 1 组成蛋白质组学发现恶性胸腔积液的生物标志物
组成蛋白质组学,即主要对某个体系中的所 有蛋白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详细阐述其翻译 后修饰的特征[5,6,7]。
恶性胸腔积液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其中不乏 组织特异性、疾病相关性蛋白质,或可筛选成为 生物标志物。查阅近年来文献,归纳恶性胸腔积 液蛋白质主要有:血浆蛋白、细胞分泌蛋白、外 泌体的膜蛋白、细胞外基质结构及其分解产物、 坏死细胞的细胞质蛋白[8,9,10]。这些蛋白的研究在完 善恶性胸腔积液蛋白数据库、探索恶性肿瘤生物 标志物、寻求新的抗肿瘤治疗方法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1.1 胸腔积液中外泌体的研究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内吞-融合-外排”等一系 列调控过程而形成的细胞外纳米级的小囊泡,可 由定向造血干细胞、上皮细胞、免疫细胞或肿瘤 等细胞分泌,是胸腔积液蛋白成分之一,由肿瘤 细胞分泌的外泌体与肿瘤演进有关,可以促进血 管新生、肿瘤转移等多个环节,还含有特异性抗 原、调节免疫功能,提示可能在肿瘤免疫治疗中 发挥作用[11]。
近期一项有关外泌体的研究中,Bard等[8]证 明了恶性胸腔积液中存在外泌体,并鉴定了其蛋 白组成。研究者在9例胸腔积液中(4例恶性胸膜 间皮瘤、2例肺癌、2例乳腺癌、1例卵巢癌)成 功用蔗糖梯度超离心法及电镜提纯且检测到了胸 腔积液中的外泌体,之后采用SDS-PAGE分离, MALDI-TOF和Western blot方法鉴定了这些蛋白 质。不仅验证了之前Andre等发现的热休克蛋白、 MHC等蛋白[12],还首次证明了SNX25、BTG1、 PEDF、凝血酶敏感蛋白2、基膜硫酸软骨素也是外 泌体中存在的蛋白,此外还存在一些参与渗出液 强烈免疫反应的蛋白,这些蛋白与肿瘤演进和免 疫反应有关,尤其是后者有希望用于肿瘤的免疫 治疗。
以上研究的恶性胸腔积液来自不同肿瘤,Park 等[13]又将研究对象局限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胸 腔积液,对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胸腔积液中高 纯度的外泌体(40~150 nm)进行研究,采用一维 SDS-PAGE分离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分离鉴 定,鉴定出912个具有高置信度的外泌体蛋白,其 中含23.4%的细胞膜成分,13.4%的细胞质蛋白, 10.7%的MHC蛋白复合体,5.9%的其他蛋白质复 合体等。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鉴定及筛选了病理相 关蛋白及NSCLC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其中包括肺 富集表面抗原和EGFR信号通路相关的蛋白,这为 外泌体在肿瘤演进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可 能成为NSCLC新的诊断工具。 1.2 胸腔积液中血浆蛋白及胸水特异性蛋白的研究
胸腔积液中含有由血浆滤过的蛋白质,其成 分与血浆相似,但同时,由于胸腔积液局限于胸 腔中,故其又有自身疾病的特点,含有组织特异 性的蛋白。
Pernemalm等[14]证明了胸腔积液中不仅存在血 浆蛋白,同时也存在其特异性蛋白。研究者采用 窄谱等点聚焦电泳(IEF),分析了3例肺腺癌的 恶性胸水和血浆的蛋白谱,证明了两者蛋白有高 度的(60%~70%,189个)重合,同时也有一部 分蛋白(111个)存在于恶性胸水中而在血浆中缺 如,其中60%为胞内蛋白,这说明胸水中含有丰富 的肺组织相关蛋白。最后,研究者用Western blot 方法鉴定了其中的9个蛋白,其中NPC2在肺腺癌 胸水中显著表达,这个蛋白很可能由肿瘤细胞分 泌,肯定了蛋白质组学方法在发现胸腔积液生物 标志物的作用。
以上研究采用基于凝胶电泳-质谱技术(2-DEMS) 的经典蛋白质组学研究,其具有一定局限性[15,16]: 如操作费时、费力,难以对大分子量及低丰度的蛋白 进行鉴定。
下面的研究采用更为快速、高效、灵敏度高 的方法:基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的(2D LC-MS/ MS)的鸟枪法蛋白质组学研究证明胸腔积液中蛋 白质与血浆蛋白成分相似,且恶性胸腔积液中还 含有特异性的蛋白。Tyan等[17]用该方法分析了43 例肺腺癌胸腔积液的蛋白谱,结果发现了1 415个 胸腔积液蛋白质,其中124个有较高置信度。证明 有69个蛋白为来自于血浆的蛋白,其余的蛋白很 有可能特异的表达于胸腔积液中。Tyan等[18]为进 一步筛选生物标志物又进行了研究,用二维凝胶 电泳分析了7例肺腺癌患者的恶性胸腔积液,最终 鉴定出44个较高置信度的蛋白。其中,有7个蛋白 尚未在血浆中发现,这些蛋白是:视网膜母细胞 瘤结合蛋白7、突触囊泡膜蛋白、皮质类固醇结合 球蛋白前体、锌指蛋白域包含的蛋白11、包膜糖 蛋白、MSIP043和肌联蛋白。视网膜母细胞瘤结合 蛋白7在调节细胞分裂、分化等方面发挥作用,具 有很大研究价值。这些蛋白特异性存在于胸腔积 液中,很有可能来自于实质器官腔隙,可作为诊 断恶性胸腔积液的候选生物标志物。
同样采用鸟枪法,Sheng等[19]也证明了这点, 其选取5例肺腺癌的恶性胸腔积液,最终生成123 个有较高置信度蛋白,这些蛋白质大部分都与 血浆蛋白质重叠,仅有7个特异表达于恶性胸腔 积液,它们是:JUP蛋白、膜联蛋白A2、转化生 长因子βig-h3蛋白、V-set及免疫球蛋白区域包含 蛋白4、Ifapsoriasin2、肌动蛋白胞质型1(Actin, cytoplasmic 1)和Suprabasin,它们极有可能成为诊 断肺腺癌的分子标志物,其中膜联蛋白A2因其具 有调节细胞的黏附和生长增殖能力而更具特殊意 义,这项研究对补充恶性胸腔积液蛋白谱及筛选 肺腺癌候选生物标志物具有重要意义。 1.3 胸腔积液中肿瘤分泌蛋白的研究
胸腔积液中还含有肿瘤细胞分泌的蛋白,这 些蛋白具有肿瘤的特异性,可以作为候选的肿瘤 标志物。
为了证明蛋白由肿瘤细胞分泌,下面两项研 究采用细胞系分泌蛋白同胸水分泌蛋白谱进行阳 性对照。Wang等[20]同时对2条细胞系分泌蛋白和 胸水的蛋白谱进行研究,发现有22个两者共同存 在的蛋白,除去已知血浆蛋白和已知肺癌标志物 后,选择RbAp46蛋白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证明 RbAp46 mRNA和RbAp46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 上调,与癌细胞的迁移有关,其有可能成为新的 肺癌标志物和预后指标。
采用同样的策略,Yu等[10]分析了13例恶性胸 水的蛋白质,在除去高丰度蛋白后,采用SDSPAGE 法分离蛋白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鉴定 蛋白,生成了482个恶性胸水的非冗余蛋白,并 与3个腺癌细胞系的分泌蛋白作比较,来找到来 源于肿瘤细胞分泌的生物标志物。通过ELISA 鉴定,4个蛋白可作为候选者:α-2-HS-糖蛋白 (AHSG)、血管生成素、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 剂-C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2)。 通过68例恶性胸水和119例良性胸水验证,发现 AHSG和IGFBP2在恶性胸水中的表达明显较高, 且IGFBP2与肺癌细胞的迁移有关。这项研究肯定 了蛋白组学在筛选生物标志物中的重要作用,同 时证明了胸腔积液中存在肿瘤细胞分泌的蛋白。 2 比较蛋白质组学探索恶性胸腔积液中的生物标 志物
比较蛋白质组学,即比较不同蛋白质组差异 与相似性,从而发现疾病可能的病因[5,6,7],找出疾 病相关生物标志物。归纳近年研究文献,恶性胸 腔积液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主要应用于筛选肺 癌及恶性胸膜间皮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 2.1 筛选肺癌相关生物标志物
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发现肺癌生物标志 物的研究中,Rodríguez-Piñeiro等[21]用NSCLC患 者的胸腔积液同肺部良性疾病的胸腔积液(各4 例)进行对比。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来比 较两者蛋白组差异,最后证明金属蛋白抑制剂2、 钙结合微丝蛋白、血管生成相关的色素上皮衍生 因子(PEDF)在恶性胸水中高表达,S100-A8和 S100-A9在恶性胸水中低表达。该研究用免疫检测 法证明了超过12种PEDF的亚型均在NSCLC患者 胸腔积液中高表达。而Hsieh等[22]之前进行的一项 恶性胸腔积液(14例)同漏出液(13例)的比较 蛋白组学研究证明: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在恶性胸 腔积液中要显著低于漏出性胸腔积液。这可能因 为Hsieh等的研究对象是蛋白差异较大的漏出液和 恶性胸腔积液有关,还可能由于两研究检测到的 PEDF异构体不同有关。因此进一步研究PEDF的 异构体与肿瘤病因的关系很有必要。
随后,Wang等[23]用二维凝胶电泳的方法对比 了良性胸腔积液(肺炎及结核)与肺腺癌恶性胸 腔积液(各10例),用MALDI-TOF质谱法鉴定了 其中16个差异蛋白,筛选出5个蛋白质:血液结合 素、TTR和fibrinogen蛋白在恶性胸水、血清、组 织中均上调;SAP在恶性胸腔积液中显著下调,但 在血清中无差异;JMJD5在恶性胸腔积液、肿瘤 组织中均下调。提示这些蛋白可能成为肺癌生物 标志物,可以作为血浆或其他常规临床检验的补 充诊断,用于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通过对比良恶性胸腔积液 中某些已知的肿瘤相关蛋白水平,揭示了其鉴别 诊断的能力,提示其可能作为鉴别诊断的生物标 志物。Wang等[24]发现恶性胸腔积液的apoE明显高 于良性胸腔积液,且腺癌胸腔积液的apoE明显高于 其他病理类型的肺癌,该研究提示apoE有希望作为 恶性胸腔积液的候选生物标志物。Wu[25]、Görgün[26] 等发现了恶性胸水中生存素高于良性,鉴别两者 的敏感度较高(两项研究分别为85%,72%),因 其不具有鉴别结核与肿瘤的能力,故特异性较低 (两项研究分别为75%,44%),且生存素水平 越高预后越差,这说明生存素可能是肺癌诊断及 预后的标志物。Xu等[27]发现SiSo细胞受体结合肿 瘤抗原sRCAS1在恶性胸腔积液中表达明显高于良 性,其在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中有一定价值。 2.2 筛选恶性胸膜间皮瘤相关生物标志物
恶性胸膜间皮瘤常常伴有大量胸腔积液,与 腺癌侵犯胸膜在临床上往往难以区分。近年利用 比较蛋白质组学对两者的鉴别方法层出不穷,其 中较有价值的是Pass等[28]通过比较发现胸膜相关 肽段(SMRP)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胸腔积液中高表 达,提示胸腔积液中的SMRP有望成为恶性胸膜 间皮瘤相关生物标志物。此外,Hirayama等[29]通 过比较发现恶性胸膜间皮瘤胸水中VEGF水平明显 较非胸膜间皮瘤高,且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提 示VEGF可能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预后的标志 物。Amany等[30]对比发现间皮素和骨桥蛋白可以 作为诊断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标志物,且对胸膜固 定术的患者具有预后意义。 3 小结
组成蛋白质组学在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使人 们对胸腔积液的蛋白谱的认识渐渐明了,对阐 明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比较蛋白质组学在胸腔 积液中的应用对比了不同病因的胸腔积液蛋白的 差异,对找出疾病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意义重大 (生物标志物归纳见表 1)。今后蛋白质组学对胸 腔积液的研究依然是热点,目前研究尚存在以下 问题:胸水蛋白谱需进一步完善,在胸腔积液中 发现药物靶点的研究尚未报道,新发现的血清标 志物也急需在胸水中得到验证,这为今后的工作 指明了新的研究方向。随着研究深入及技术的完 善,蛋白质组学筛选胸腔积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有 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筛选出的生物标志物应用 于临床更加指日可待。
[1] | Andrews CO, Gora ML. Pleural effusions: pathophysiology andmanagement[J]. Ann Pharmacother, 1994, 28(7-8): 894-903. |
[2] | Chen WX, Pan XL. Diagnostics[M]. 7th edition. Beijing: People’sMedical Publishing House, 2008: 338.[陈文彬, 潘祥林. 诊断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38.] |
[3] | Gomez-Fernandez C, Jorda M, Delgado PI, et al. Thyroidtranscription factor 1: a marker for lung adenoarinoma in bodycavity fluids[J]. Cancer, 2002, 96(5): 289-93. |
[4] | Wilkins MR, Sanchez JC, Gooley AA, et al. Progress withproteome projects: why all proteins expressed by a genome shouldbe identified and how to do it[J]. Biotechnol Genet Eng Rev,1996, 13: 19-50. |
[5] | Pandey A, Mann M. Proteomics to study genes and genomes[J].Nature, 2000, 405(6788): 837-46. |
[6] | Hille JM, Freed AL, W?tzig H. Possibilities to improve automation,speed and precision of proteome analysis: a comparison of twodimensionalelectrophoresis and alternatives[J]. Electrophoresis,2001, 22(19): 4035-52. |
[7] | Li BL, Li L, Wu JR. Functional proteomics[J]. Sheng Wu GongCheng Jin Zhan, 1999, 19(4): 15-6.[李柏良, 李林, 吴家睿. 功能蛋白质组学[J]. 生物工程进展, 1999, 19(4): 15-6.] |
[8] | Bard MP, Hegmans JP, Hemmes A,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exosomes isolated from huma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 AmJ Respir Cell Mol Biol, 2004, 31(1): 114-21. |
[9] | Davidson B. Malignant effusions: from diagnosis to biology[J].Diagn Cytopathol, 2004, 31(4): 246-54. |
[10] | Yu CJ, Wang CL, Wang CI, et al. Comprehensive proteomeanalysis of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for lung cancer biomarkerdiscovery by using multidimensional protein identificationtechnology[J]. J Proteome Res, 2011, 10(10): 4671-82. |
[11] | Février B, Raposo G. Exosomes: endosomal-derived vesiclesshipping extracellular messages[J]. Curr Opin Cell Biol,2004,16(4): 415-21. |
[12] | Andre F, Schartz NE, Movassagh M, et al. Malignant effusionsand immunogenic tumor-derived exosomes[J]. Lancet, 2002,360(9329): 295-305. |
[13] | Park JO, Choi DY, Choi DS, et al. Identification andcharacterization of proteins isolated from microvesicles derivedfrom human lung cancer pleural effusions[J]. Proteomics, 2013,13(14): 2125-34. |
[14] | Pernemalm M, De Petris L, Eriksson H, et al. Use of narrow-rangepeptide IEF to improve detection of lung adenocarcinoma markersin plasma and pleural effusion[J]. Proteomics, 2009, 9(13):3414-24. |
[15] | Jiao LY, Ying WT, CAI Y, et al. Proteomics strategy in cancerresearch[J]. Zhong Liu Fang Zhi Yan Jiu, 2005, 32(4): 245-7. [焦丽艳, 应万涛, 蔡耘, 等. 肿瘤研究中的蛋白质组学策略[J]. 肿瘤防治研究, 2005, 32(4): 245-7.] |
[16] | Xia QC, Zeng R. Protein chemistry and proteomics[M]. Beijing:Science Press, 2004: 432-3.[夏其昌, 曾嵘. 蛋白质化学与蛋白组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432-3.] |
[17] | Tyan YC, Wu HY, Lai WW, et al. Proteomic profiling ofhuman pleural effusion using two-dimensional nano liquid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J]. J Proteome Res,2005, 4(4): 1274-86. |
[18] | Tyan YC, Wu HY, Su WC, et al. Proteomic analysis of humanpleural effusion[J]. Proteomics, 2005, 5(4): 1062-74. |
[19] | Sheng SH, Zhu HL. Proteomic analysis of pleural effusion fromlung adenocarcinoma patients by shotgun strategy[J]. Clin TranslOncol, 2014, 16(2): 153-7. |
[20] | Wang CL, Wang CI, Liao PC, et al. Discovery of retinoblastomaassociatedbinding protein 46 as a novel prognostic marker fordistant metastasi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by combinedanalysis of cancer cell secretome and pleural effusion proteome[J].J Proteome Res, 2009 , 8(10): 4428-40. |
[21] | Rodríguez-Pi?eiro AM, Blanco-Prieto S, Sánchez-Otero N, et al.On the identification of biomarkers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in serum and pleural effusion[J]. J Proteomics, 2010, 73(8):1511-22. |
[22] | Hsieh WY, Chen MW, Ho HT,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lyexpressed proteins in huma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s[J]. EurRespir J, 2006, 28(6): 1178-85. |
[23] | Wang Z, Wang C, Huang X, et al. Differential proteome pro?lingof pleural effusions from lung cancer and benign in?ammatorydisease patients[J]. Biochim Biophys Acta, 2012, 1824(4):692-700. |
[24] | Wang Y, Chen Z, Chen J, et al. The diagnostic value ofapolipoprotein E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associated with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lin Chim Acta, 2013, 421: 230-5. |
[25] | Wu YK, Chen KT, Kuo YB, et al.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survivin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for the diagnosis andprognosis of lung cancer[J]. Cancer Lett, 2009, 273 (2): 331-5. |
[26] | G?rgün D, Se?ik F, Midilli K, et al.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significance of survivin levels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J].Respir Med, 2013, 107(8): 1260-5. |
[27] | Xu CH, Hao KK, Yu LK, 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solublereceptor-binding cancer antigen expressed on SiSo cells and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in 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 in patientswith lung cancer[J]. Asia Pac J Clin Oncol, 2015, 11(11): 28-33. |
[28] | Pass HI, Wali A, Tang N, et al. Soluble mesothelin-related peptidelevel elevation in mesothelioma serum and pleural effusions[J].Ann Thorac Surg, 2008, 85(1): 265-72. |
[29] | Hirayama N, Tabata C, Tabata R, et al. Pleural effusion VEGFlevels as a prognostic factor of 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J].Respir Med, 2011, 105(1): 137-42. |
[30] | Amany FM, Mohamed NA, El-Ghamry R, et al. Mesothelinand osteopontin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markers of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 in Egyptian patients undergoingpleurodesis[J]. Egyptian J Chest Dis Tuberculosis, 2013, 62(1):11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