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  2015, Vol. 42 Issue (12): 1269-1270
本刊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湖北省卫生厅、中国抗癌协会、湖北省肿瘤医院主办。
0

文章信息

肿瘤资讯
肿瘤防治研究, 2015, 42(12): 1269-1270
Cancer Research 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2015, 42(12): 1269-1270
http://www.zlfzyj.com/CN/10.3971/j.issn.1000-8578.2015.12.022
全球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又一研究突破阐明致死性肾癌的发病机制

每年乳头状肾细胞癌在常见肾癌中的发病率占到了15%至20%,长期以来这种肾癌被分为1型和2型,但研究者对于引发乳头状肾细胞癌发生的遗传和分子原因知之甚少,故一直缺乏有效的疗法来帮助治疗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

最近,发表在国际杂志The New Engl and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从事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计划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对这种常见类型的肾癌进行了分子特性的分析,并且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分类。

研究人员通过对161名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基因组分析,发现1型和2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在分子和基因组上并不相同,且可以被认为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而2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也分为三种不同的亚型,每一种亚型都具有不同的分子改变和特性。其中一种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主要特点为DNA甲基化或超甲基化的出现,DNA甲基化是DNA分子的一种修饰,其可以帮助控制基因被开启或关闭,一旦出任何差错就是导致肿瘤的发生;研究者指出,新型的2型乳头状肾细胞癌,即CpG岛甲基化表型是所有类型的乳头状肾细胞癌中总体存活率最低的亚型,而且这种亚型还和患者机体代谢基因直接改变相关,这些改变都会引发CpG岛甲基化表型肿瘤细胞经历代谢改变,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快速生长并且保持活性。

研究者表示,CpG岛甲基化表型样本和乳头状肾细胞癌早期发生相关,而且是最具有致死性的,因此利用分子标志物有效区分各种亚型的分子特性,或许有利于对不同类型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来源:生物谷)

对抗胰腺癌试试三维细胞培养技术

《Nature Medicine》近日刊登论文,介绍使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从胰腺癌症患者组织中扩增和培养原代癌细胞类器官的新成果。该项技术有望直接使用患者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快速而经济的个体化药物测试。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Senthil Muthuswamy是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贝斯以色列女执事医院癌症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科主任。他介绍道,“这些三维类器官实质上就是生长在培养皿中的微小肿瘤。他们保留了患者肿瘤细胞的特性和机能,因此可以作为肿瘤研究和治疗的新型平台。”

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们已开始使用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来研究动物组织发育或肿瘤的生长。作为最早该项技术应用的先行者之一,Muthuswamy教授的研究室使用细胞系来研究乳腺发育和乳腺癌的工作可追溯到十五年前。而这一次的技术革新的特点是能够直接使用患者本身的组织而非实验细胞系来进行类器官的培养,同时这些类器官又能很好的保留患者组织的病理形态和生物机理。研究人员还发现肿瘤类器官能够在体外保留患者组织本身对新型药剂的敏感度。

Muthuswamy教授介绍说,“这种肿瘤类器官的培养方法能够使我们有效的建立生物的活体组织库。这种活体组织库能够被用来发现和验证新型药物,模拟和研究靶向药物的抗性。如果我们使用一组患者的肿瘤类器官来研究药物反应和基因突变之间的关系,就有可能了解为何一部分患者能有效的响应药剂而另一部分患者却无法有效响应治疗。从临床治疗的角度来说,这一方法能够帮助患者和医生更有效的选择治疗方案。”(来源:医谷)

PDX可用作晚期胰腺癌理想研究模型

胰腺导管腺癌是一种致死率非常高的恶性癌症,这种疾病具有侵袭性和快速转移的能力,因此胰腺导管腺癌仍然是临床上一种非常难以治疗的疾病。如果能够对胰腺导管腺癌的发病和侵袭转移机制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将会大大促进治疗药物和治疗手段的开发,但是目前仍然缺少能够代表癌症晚期阶段的理想疾病模型。除此之外,用于癌症临床前研究的PDX动物模型与患者原位肿瘤之间的分子相似性如何也仍未可知。

为了找到转移性胰腺癌进展过程中潜在的驱动分子,来自美国和西班牙的科学家对来自一项尸检项目的原位肿瘤、转移瘤和正常样本(外周血)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同时他们还构建了对应的PDX模型,也进行了测序分析,并将其与患者肿瘤进行了对比。在对三位患者的测序数据进行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每个肿瘤样本中平均存在160个单核苷酸突变,每位患者的大部分突变在原位瘤和转移瘤中都会存在,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突变也大部分保留在PDX模型中。

基于原位瘤和转移瘤的基因突变率,研究人员提出可能存在克隆进化模式,这种模式中存在的功能性突变会影响一些重要癌基因,比如KRAS ,TP53 ,以及SMAD4,这些癌基因都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来源:生物谷)

近十年来乳腺外科的五大进展

第 16 届美国乳腺外科医生年会中,给出了治疗良恶性的乳腺疾病的最新信息。来自美国罗切斯特市梅奥诊所的 Boughey 医学博士等据此整理了近十年来乳腺外科的五大重要进展如下。

1.保留乳头的乳房切除术(NSM)。近十年来,NSM 施行的次数大大增加,到 2015 年,已在乳腺癌患者中广泛开展。相比单纯的乳房切除术和保留皮肤的乳房切除术,行 NSM 后乳头乳晕区肿瘤的复发率低,生存率无差异,可较好地控制肿瘤的生物学行为,美观度也更高。

2.对侧预防性乳房切除术(CPM)。对于没有家族史或 BRCA 突变的乳腺癌患者,对侧乳腺恶变的可能性逐年减低,因此,行CPM的生存优势不再明显,只有年轻的三阴乳腺癌患者可以受益。尽管如此,由于患者对于乳房对称性的关注度逐渐增高,行单侧乳腺切除术,美观度差,所以患者更愿意施行CPM,导致目前CPM的施行率依旧在增加。

3.腋窝手术。由于放射学的发展,乳房切除术后腋窝处理的范围在缩小。目前,常规使用腋窝超声可以提高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也可在术前判断是否侵及淋巴结。Z0011试验的结果极大地改变了腋窝的外科处理方式,处于T1-2 N0期,行保乳手术并行放疗的患者,如果仅发现一至两个被侵犯的淋巴结,可以不做腋窝淋巴结清扫。对于侵及淋巴结较多的患者,可以通过检测前哨淋巴结来评估新辅助疗法的效果。

4.保乳手术的切缘变化。研究表明,保乳治疗和乳腺切除术对于乳腺肿瘤的治疗效果相似,但是保乳手术后切缘的情况受到学者关注。目前,大家一般认为,通过多学科的治疗,对于侵袭性的肿瘤,未沾染墨汁处的切缘就是安全的,没有证据表明增大切缘可以降低肿瘤复发的风险。

5.基因检测。基因检测的人群不断扩大,检测基因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此后,临床医生将依赖大规模的基因库和全面的家系关系来判断基因的意义,基因检测的作用将不断提升。(来源:丁香园)

“十三五”规划中中国特有的抗肿瘤药市场格局

中国“十三五”规划对于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展望,总体来说,传统格局稳固,靶向药主导期未至,激素类份额增加。以植物碱和抗代谢类药物为代表的细胞毒类药物依然是临床用药的主流,小分子靶向药物则增长迅速。

抗代谢类和生物碱类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类别。目前畅销药包括培美曲塞、替吉奥、卡培他滨和吉西他滨4种药物。培美曲塞是最畅销的抗代谢药物,而替吉奥是目前市场额增长最快的抗代谢药。

生物碱方面,最畅销的两个药物依然是紫杉醇和多西他赛,紫杉醇在思科的紫杉醇脂质体(力扑素)和Abraxis的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两个创新剂型品种推动下始终保持增长速度。多西他赛则市场增长乏力。

靶向制剂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规模已经逐步扩大。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单抗类药物中的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靶向抗体类药物中,利妥昔单抗和曲妥珠单抗分别是淋巴瘤和乳腺癌的特效药,是目前最畅销的两个靶向抗癌药物。伊马替尼则是最畅销的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物。硼替佐米(万珂)作为骨髓瘤特效药销售额达1.8亿元,同比增长42%。作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制上市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浙江贝达的埃克替尼样本医院销售额为1.53亿元,同比增长113%。

根据FDA的数据,2013年至今FDA批准了24个抗肿瘤用药,其中17个属于靶向药物。不过,考虑到靶向药物医疗开支的高昂,未来五年靶向药物在中国还不可能取代传统药物的地位,传统的抗肿瘤药物格局还将稳定。另一方面,考虑到乳腺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等与激素相关的恶性肿瘤高发,激素类抗肿瘤药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国首个ADC抗癌药物进入临床试验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发批件,批准由烟台荣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研发的ADC抗肿瘤新药RC48进入临床研究。ADC药物是新一代抗肿瘤药,RC48是我国批准的首个进入人体临床试验的ADC药物,这一项目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临床研究的空白,也标志着我国在ADC药物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方面获得了突破性进展。

ADC药物是抗体-药物偶联物的简称,它将抗体药物和高效化学药物连接到一起,组成一种非常复杂的药物分子,通过抗体的靶向作用,把高效抗肿瘤药物输送到肿瘤细胞内,选择性地杀伤肿瘤细胞。这类药物抗癌效果好,毒副作用低,是当前国际上肿瘤药物的研究前沿。通过针对不同肿瘤、不同患者的肿瘤特异靶标,可以开发一系列ADC药物,实现对癌症的个体化、精准治疗。

ADC药物的研发涉及抗体大分子药物、高效化学药物、偶联方法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高。目前只有美国公司的两个ADC药物在临床使用。

RC48的临床试验将在HER2阳性乳腺癌、胃癌、食管癌、卵巢癌、肺癌等多种肿瘤开展。根据前期研究显示,RC48能有效地杀死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远远优于目前在临床上使用的抗肿瘤药物。(来源:生物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