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  2014, Vol.41 Issue (8): 936-938.   PDF    
乳腺肿瘤实时组织超声弹性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
查莉1,黄建国1 ,朱艳艳1,杨群2,岳君秋3,龚益平4    
作者单位:1. 430079 武汉,湖北省肿瘤医院超声科;
2.长江大学医学院影像系;
3.湖北省肿瘤医院病理科,
4.乳 腺外科
0 引言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年轻化,已成为威胁女性 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超声检 查和钼靶检查,但它们对乳腺肿瘤的性质只能作初 步诊断,且特异性低,在良恶性诊断上存在明显的 局限性。超声弹性成像应用于乳腺检查的研究起步 较早,临床应用较广泛,被认为是常规超声扫描检 查的补充[1]。现将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02例女性 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 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至10月间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102 例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女性,年龄18~70岁,平均年 龄为44岁,肿块直径为4.8 mm~10 mm,所有病理均 行穿刺活检或术后切除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检查方法 1.2.1 仪器

采用GE LOGIQ-9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 断仪,探头频率为5.0~7.5 MHz。 1.2.2 方法

首先对102例乳腺肿瘤患者采用二维超 声对乳腺肿块进行检查,多切面观察肿块部位、形 态、大小、边界及内部回声等,随后用彩色多普勒血 流显像(CDFI)观察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有 无穿支动脉血流并测量峰值流速,记录RI值,然后 再切换至弹性成像模式(RTE),采用手动加压法, 操作时尽可能使弹性成像模式感兴趣区包括病灶及 周围组织,且感兴趣区面积为病灶面积2倍以上。在 患者平静呼吸的状态下,将探头垂直体表对病灶区 进行细微的加压,获取弹性成像图。双幅图模式实时观察弹性成像图及二维超声图,并做好记录。 1.3 CDFI分级标准、弹性成像评分标准及病理检查 1.3.1 CDFI分级标准

按Adler的半定量标准进行 分级[2],分为0、Ⅰ、Ⅱ、Ⅲ级。并以RI≥0.7为临 界值,测量乳腺肿瘤内新生血管的RI值进一步帮 助鉴别乳腺肿瘤性质。 1.3.2 弹性成像评分

目前主要采用罗葆明教授 提出改良5分法[3]:1分:病灶整体或大部分呈现绿 色;2分:病灶中心蓝色,周边绿色;3分:蓝色 和绿色在病灶中所占比例接近;4分:病灶整体为 蓝色或内部伴有少许绿色;5分:病灶及周围组织 均呈现蓝色,内部无绿色。一般来说,1~3分为弹 性系数较小,良性可能性大;4~5分,提示弹性系 数较大,恶性可能性大。 1.3.3 病理检查

穿刺活检或切除病检的组织均经 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过夜,石蜡包埋,4 μm 切片后,行HE染色观察。病理诊断均经两位高年 资病理医师独立做出。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以病 理诊断为金标准,分别统计CDFI组和RTE组诊断 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性,计数资料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或穿刺病理结果

102例乳腺肿瘤患者中,良性68例,其中乳腺囊 性增生病10例、囊肿1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9例、纤 维腺瘤19例、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4例、乳腺慢性肉 芽肿性炎6例、纤维脂肪瘤5例。恶性34例,其中浸 润性导管癌23例、 浸润性癌混合型2例(浸润性导管 癌及浸润小叶癌及黏液腺癌)、浸润性筛状癌1例、 叶状肿瘤(恶性)2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黏液腺 癌2例、伴髓样癌特征的浸润性导管癌3例。 2.2 CDFI组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

肿块内血流信号为Ⅱ~Ⅲ级中恶性有28例,良性肿瘤有14例,肿块内血流信号为0~Ⅰ级良性有 54例,恶性有6例,可见0~Ⅰ级血流多见于良性, Ⅱ~Ⅲ级血流见于恶性,CDFI组乳腺癌的敏感度为 82.35%(28/34)、特异性79.41%(54/68)、准确性 80.39%(82/102),见表 1。其中误诊20例:6例乳 腺慢性肉芽肿性炎误诊为乳腺癌、2例基底细胞样 癌误诊为纤维腺瘤、3例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乳腺 纤维腺瘤、4例纤维瘤误诊为叶状肿瘤,3例纤维腺 瘤误诊为乳腺癌、2例浸润性癌混合型(大部分为 乳头状癌,小部分为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炎性肿 块。

表 1 乳腺良恶性肿瘤CDFI分级及RI值的例数 (n) Table 1 Number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with different CDFI classification and RI values (n)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表现为肿瘤病灶范围为蓝 色信号,内有少许绿色信号,参照改良超声弹性评 分为4分,见图 1A右图。乳腺纤维腺瘤的弹性成像 图像表现为肿瘤范围均显示绿色、蓝色及红色混 杂,以绿色为主,见图 2A右图。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CDFI表现为肿块内条索状血流,肿块内阻力指数 RI=0.72,见图 1B。 乳腺纤维腺瘤的CDFI图像表现为病灶内及周边可见较丰富条索状血流信号,见图 2B;浸润性导管癌可见异型腺癌组织弥漫浸润于间 质中,见图 1C,而纤维腺瘤组织呈结节状,腺体挤 压呈条索状,间质疏松淡染,见图 2C

A: In the right figure,tumor lesions were almost blue with little green; Elasticity score was 4; B: richly streak blood flow in and around the lesion, RI=0.72; C: Atypical adenocarcinoma diffusely infiltrated in interstitial(HE ×400) 图 1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弹性成像、CDFI及病理图像 Figure 1 Elastography,CDFI and pathologic images of breast 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

A: In the right figure,green,blue and red mixed in the lesion,and main part was green; B: Richly streak blood flow signal was in the lesion; C: Adenofibroma was nodular lesion,glands were in cords with lightly stained loose stroma (HE ×400) 图 2 乳腺纤维腺瘤的弹性成像、CDFI及病理图像 Figure 2 Elastography,CDFI and pathologic images of breast adenofibroma
2.3 弹性成像评分与病理结果的对照

将硬度评分≤3分定为良性,≥4分为恶性,乳 腺肿瘤的诊断敏感度为85.29%(29/34)、特异性为 92.65%(63/68)、准确性为90.20%(92/102),见表 2,误 诊10例,其中髓样癌1例、黏液腺癌1例、纤维腺瘤2 例、导管内乳头状瘤1例、导管内乳头状增生1例、恶 性叶状肿瘤2例、浸润性导管癌2例。

表 2 乳腺良恶性肿瘤不同弹性成像评分的例数 Table 2 Number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lesions with different elastography scores
3 讨论

超声及钼靶X线摄影是乳腺病变的常用影像 学检查手段[4]。常规二维超声是根据乳腺病灶的形 态、内部回声、边缘等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性质进 行判断,而彩色多普勒是根据肿块内部及外周血管 分布及相关参数,如收缩期血流速度、阻力指数进 行分析来鉴别肿瘤的性质,从表 1可以看出,102例乳腺肿瘤病例中,良性组有79%血流信号是以0级 或Ⅰ级为主,而恶性组中仅有17%,CDFI对乳腺癌 诊断的敏感度为82.5%,特异性为79.4%,准确性 为80.39%,说明乳腺良、恶性肿瘤之间无论在血流 分布上还是频谱参数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 CDFI易受探头挤压,检测部位、声束与血流夹角 及血流速度快慢的影响,特别是肿瘤直径≤1 cm的 肿瘤,低速及细小血流信号易丢失,即使血流信 号较丰富的乳腺肿瘤在进行多普勒参数测量时由 于所测得的血管有较高的随意性,导致同一肿瘤 中多普勒参数的不确定性,因此乳腺小病灶不论 在二维灰阶图像上,还是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方 面不仅容易漏诊,而且良恶性病变间均存在较多 的共同表现[5],在本组中将病灶较小乳腺癌(基底 细胞样癌及浸润性导管癌)误诊为纤维瘤,病灶 较大纤维瘤误诊为乳腺癌就是有力的佐证。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RTE)是超声弹性成 像技术之一,能通过了解所检测组织的硬度来判别 其性质[6],弥补常规超声成像模式的不足[7]。本文 对102例乳腺肿瘤实施实时RTE检查,以罗葆明等 [3]提出的改良5分评分法为标准,将4分以上定为恶 性即为硬结节,3分以下为良性即为软结节,从表 2 中可看出,102例乳腺良性病例中软结节出现概率 较高,硬结节出现概率较低,恶性病例则相反,可 见恶性肿瘤的弹性系数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本组乳 腺肿瘤的CDFI与RTE对比研究发现,乳腺癌诊断 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由对照组CDFI 诊断的82.35%、79.41%、80.39%提高到RTE组的 85.29%、92.65%、90.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RTE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显示 出较高的特异性,这与文献报道一致[8, 9]。由此可 见超声弹性成像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方面已显 示出较高的特异性,其主要表现为:(1)RTE是 从组织学硬度角度进行分析,反映的是有关组织内 部弹性特征的新信息,它是鉴别病变性质的重要参 数,不受肿块内部血流信号、血流速度及声速角度 的影响;(2)有的恶性病灶比较小,在传统二维声 像图上可能不太注意或仅表现为规则的形态及光 整的边缘,但在弹性图像上可以观察到较二维图像 上大的病变范围。这可能是由于恶性病变不论病灶 大小,其组织弹性系数大、硬度大,良性病变弹性 系数小、硬度小[5];(3)良性肿瘤弹性成像表现 为病灶边缘清晰的软结节信号,而恶性肿瘤弹性 成像表现为肿瘤超出二维图像的硬结节信号。尽 管如此,在临床工作中发现RTE鉴别良恶性仍存 在一定的局限性,同样造成临床误诊,本组误诊 10例,假阳性4例,其中2例纤维瘤,1例导管乳头 状瘤、1例导管乳头状增生;假阴性5例,其中2例 浸润性导管癌、1例髓样癌,1例黏液癌,1例叶状 肿瘤;另外1例原因不明。RTE在临床诊断中出现 的假阴性、假阳性值得关注。造成误诊原因可能 有:(1)评分结果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施加的压 力没有统一标准,(2)肿瘤内部物理性质的变化 如较大的恶性肿瘤出现液化、坏死、或含肉瘤组 织时,造成硬度降低,而良性肿瘤内并发钙化、 胶原化、玻璃样变和丰富间质细胞时,造成硬度 增加;(3)软结节中无法实现对囊实性病变的鉴 别。(4)乳房本身的大小、密度、病变深度和接 近乳头/乳晕的病变都会对图像的优化造成一定影 响。此外,RTE目前强调外界给肿瘤一个静态的作 用力,而忽视了肿瘤反作用力,弹性评分是否能 真正的反映病灶的硬度,是否进行更精确的量化 处理是我们今后工作中应注意的要点。

综上所述,弹性成像技术与二维超声、彩色 多普勒超声应联合应用,扬长避短,结合临床特 征及其他影像学资料综合评定,才能进一步提高 乳腺肿瘤诊断率,减少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Barr RG. 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icity of the breast :initial clinical results[J].Ultrasound Q,2010,26(2):61-6.
[2] Ader DD,Carson PL,Ruin JM,et al. Doppler ultrasound color flow imaging In the study of breast cancer preliminary findings[J]. Ultrasound Med Biol,1990,16(3): 553-9.
[3] Luo BM,Ou B,Zhi H,et al. The value of improved elasticity score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breast tumours[J]. Xian Dai Lin Chuang Yi Xue Sheng Wu Gong Cheng Za Zhi,2006,12(5):396-8. [罗葆明,欧冰,智慧,等. 改良超声弹性 成像评分标准在乳腺肿块鉴别诊断中的诊断价值[J].现代临床 医学生物工程杂志,2006,12(5):396-8.]
[4] De J,Li CY,Feng PY,et al. Diagnostic value of digital mammography and color dopper sonography in breast tumorous lesions[J]. Fang She Xue Shi Jian,2010,25(1):55-8.[德杰, 李彩英, 冯平勇, 等. 数字钼靶X线摄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肿块 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0,25(1):55-8.]
[5] Zhang Q. 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ography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diseases[J]. Yi Xue Ying Xiang Xue Za Zhi,2011,21(2):294-7. [张芹.实时超声弹性成像 技术在乳腺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1,21(2):294-7.]
[6] Hinz T,Hoeller T,Wenzel J, et al. 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 as promising diagnostic tool for diagnosis of lymph node metastases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melanoma: a prospective single-center experience [J].Dermatology, 2013,226(1):81-90.
[7] Lv C,Ma F,Huang X,et al.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real-time ultrasound elasticity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n breast mass[J]. Chongqing Yi Xue,2011,40(31):3147-8,3151.[吕琛,马方, 黄晓,等.乳腺肿块实时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诊断的对照研究[J].重庆医学,2011,40(31):3147-8,3151.]
[8] Li QS. Superficial organ ultrasound[M]. Beijing: People’s Medical Publishing House,2009:136 -8.[李泉水.浅表器官超声[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36-8.]
[9] Raza S,Odulate A,Ong EM,et al.Using real-time tissue elastography for breast lesion evaluation:our initial experience [J].J Ultrasound Med, 2010, 29(4):5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