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病理科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是一种少见的间叶性肿瘤。其以 梭形细胞增生为主,间质内常伴较多炎性细胞(淋巴 细胞、浆细胞为主)。其表现为低度恶性或交界性肿 瘤特点,具有局部侵袭及复发的潜能。现将河北大 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1岁。主因左侧腰痛1月,发现盆 腔肿物20天,于2011年1月6日入院。既往因子宫 肌瘤、子宫内膜病变于2007年11月21日行全子宫 +双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子宫肌瘤,内膜呈 单纯型萎缩,慢性宫颈炎,双卵巢未见异常。入 院前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无发 热,无血尿,无腹痛、腹胀等不适。入院前10天 患者出现发热,体温达38℃,并出现阵发性左下 腹部疼痛,无腹泻。入院查体:贫血貌。心肺查 体无异常。腹部平坦,中下腹可见一长约14 cm手 术切口瘢痕,愈合良好,余查体未见明显异常。阴 道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型,阴道畅,阴道残端愈 合良好,盆腔左侧可触及一大小约8.0 cm×6.0 cm 的肿物,偏实性感,活动可,轻压痛。血常规: WBC 9.69×109/L,HGB 85g/L,PLT 356×109/L。 粪便常规:血样便,隐血阳性。入院查CT提示: 盆腔内膀胱左上方囊实性占位性病变,病变与乙 状结肠关系密切,见图 1。下消化道造影:乙状 结肠近端巨大龛影,不除外腹部占位性病变与乙 状结肠相通。于2011年1月20日行乙状结肠肿物 切除、降结肠造瘘术。术后病理提示:乙状结肠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见图 2A。免疫组织化学染 色结果:S-100(-),CD117(-),CD34(血管+), SMA(+),Vimentin(+),desmin(灶+),ALK(+),见 图 2B~2D。术后20天查盆腔CT增强示:盆腔左髂 动脉内侧可见直径1.5 cm囊状低密度影,边缘轻度 环形强化。考虑系姑息性切除术后病灶有残留,2011年2月16日至4月8日给予MAID方案(异环磷 酰胺 3.0g d1~3,吡喃阿霉素 30mg d1~3,达卡巴 嗪 0.3g d1~5)化疗3周期。化疗骨髓抑制Ⅰ~Ⅳ 度。患者因化疗不良反应重放弃进一步治疗。后 因腹痛加重考虑肠梗阻于2011年6月10日查腹盆腔 CT增强示肿瘤进展。后于2011年6月28日及2011年 7月21日行盆腔肿物介入栓塞化疗术治疗2次,患 者出院随访3月后病逝。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 见于儿童及青少年。IMT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多发 生于肺或肺外其他部位,而肺外部位主要集中在 内脏,其女性所占比例稍高。IMT病因尚不清楚, 目前IMT的病因有:(1)炎症后反应过程。(2) 克隆性重排,细胞遗传学研究显示,大约有50%的 IMT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克隆性基因重排,涉及位于2p23上 的ALK受体酪氨酸激酶基因活化,表现为ALK蛋 白免疫组织化学异常表达。同时ALK基因重排可 导致肿瘤局部复发或转移[1],在很大程度上支持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真性肿瘤,而非炎性 假瘤。(3)染色体异常:肿瘤细胞的DNA倍体为 非整倍体。(4)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2]。其诊断 通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为诊断依据。近年发 现IMT中ALK表达率高,可作为一项诊断IMT预 后的一个预测指标[3]。最近有研究显示,IMT中存 在ALK阳性表达的预后较好,IMT临床恶性程度 低,较少出现远处转移[4]。然而,其他研究并不支 持这一观点[5]。ALK的表达与IMT的预后及复发是否有关仍不能明确。本病例发生在成年女性,系 乙状结肠IMT,较罕见。病例符合常规病理学表 现,但疾病的转归则表现为局部侵袭性,其发病 是否与手术损伤后炎性反应、克隆性重排或其他 病因有关呢?值得关注的是,该患者既往有外科手 术病史,术后的炎性反应至感染病原体或非感染 病原体所产生的免疫应答反应诱导肿瘤的发生。 本病例肿瘤弥漫表达ALK,且姑息术后较短时间 内出现肿瘤进展,考虑可能与ALK基因重排有 关,但不除外其他因素并存。需更多的病例进行 长期追踪随访,以进一步了解ALK表达与IMT的 预后及复发的关系。因此可将ALK作为常规检测 指标。
一般而言,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IMT的首选 [6, 7]。 其他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类固醇激素、放 疗、化疗。而化疗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且疗效不 确切。其中涉及多种化疗药物,如:氨甲喋呤、 长春瑞滨、足叶乙甙、顺铂/卡铂、阿霉素、异环 磷酰胺等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最近有研究显示[8]膀 胱IMT术后复发行阿霉素联合顺铂化疗,出现病情 进展6月后病逝。有研究应用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 存在远处转移的IMT成年人病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 且耐受性良好,尽管肿瘤无进展期仅为7月,但是 仍为治疗侵袭性或进展期IMT提供了依据[9]。对于 有复发、转移的IMT,再切除肿瘤及切除转移灶 仍是一个选择[10]。此外,由于近年来发现ALK基 因可能在淋巴瘤、IMT、成纤维细胞瘤、非小细 胞肺癌、未分化甲状腺癌及一些肉瘤等肿瘤的发 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随着ALK激 酶抑制剂或其他ALK靶基因的发展,可能成为更 有效的治疗方法[11, 12]。c-Met、ALK小分子ATP竞 争性抑制剂crizotinib,其对ALK阳性的非小细胞 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有显著改善作用。因此有一 些研究将crizotinib用于ALK阳性的IMT,结果显示 crizotinib在治疗ALK阳性的IMT有效[13]。该病例考 虑系二次手术,且因局部解剖关系无法行根治性 手术导致肿瘤残存,故而选择术后行化疗,我们 试着应用异环磷酰胺、阿霉素为基础的方案行全 身化疗,但因化疗出现严重骨髓抑制而停用。随 后出现病情进展,建议患者再行手术切除肿瘤, 因手术困难大,无法行手术治疗,故而失去了治疗的有效手段,因肿瘤原发部位来自消化道,最 终出现肠梗阻等并发症。我们是否可以尝试靶向 药物治疗仍需要进一步探索。针对该病例我们认 为对于IMT局部复发可能有关的因素有:肿瘤直径 大于8 cm,多结节性生长、细胞异型性、神经节 样细胞、表达P53、异倍体核型、局部浸润以及病 变侵及相邻重要器官等,并且与肿瘤是否完整切 除及ALK的表达密切相关。
[1] | Gupta CR, Mohta A, Khurana N, et 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omentum: an uncommon pediatric tumor[J]. 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9,52(2):219-21. |
[2] | Sanahuja J,rdo?ez-Palau S, egué R,et al. Primary Sj?gren Syndrome with tumefactiv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volvement[J]. AJNR Am J Neuroradiol, 2008,29(10):1878-9. |
[3] | Coffin CM, Hornick JL, Fletcher C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comparison of clinicopathologic, histolog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features including ALK expression in atypical and aggressive cases[J]. Am J Surg Pathol,2007,31(4):509-20. |
[4] | Chun YS, Wang L, Nascimento AG, et al. Pediatric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J]. Pediatr Blood Cancer, 2005,45(6):796-801. |
[5] | Montgomery EA,Shuster DD,Burkart AL,et 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s of the urinary tract: a 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46 cases, including a malignant example inflammatory fibrosarcoma and a subset associated with high-grade urothelial carcinoma[J]. Am J Surg Pathol, 2006,30(12):1502-12. |
[6] | Mirshemirani A, Tabari AK, Sadeghian N, et al. Abdomin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report on four case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 Iran J Pediatr, 2011,21(4):543-8. |
[7] | Ntloko S, Gounden A, Naidoo M,et al. Intestinal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ur[J]. S Afr J Surg, 2011,49(4):190-3. |
[8] | Kim HW, Choi YH, Kang SM,et al.Malignant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 of the bladder with rapid progression[J]. Korean J Urol, 2012,53(9):657-61. |
[9] | Kubo N, Harada T, Anai S, et al. Carboplatin plus paclitaxel in the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advance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J]. Intern Med,2012,51(17):2399-401. |
[10] | Sodhi KS,Virmani V, Bal A, et al.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of the omentum[J]. Indian J Pediatr, 2010,77(6):687-8. |
[11] | Kruczynski A, Delsol G, Laurent C, et al.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s a therapeutic target[J]. Expert Opin Ther Targets, 2012,16(11):1127-38. |
[12] | Minoo P, Wang HY. ALK-immunoreactive neoplasms[J]. Int J Clin Exp Pathol, 2012,5(5):397-410. |
[13] | Butrynski JE, D’Adamo, Hornick JL, et al. Crizotinib in ALK rearranged 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J].N Engl J Med, 2010,363(18):1727-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