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  2014, Vol.41 Issue (6): 663-666.   PDF    
3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家系诊治分析
张东海    
102600 北京,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消化 内科
摘要目的 分析一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家系的临床表型,对显性发病患者确定结肠镜随访间 隔时间,探讨大数量切除结肠息肉的安全性与临床意义。 方法 在确定先证者后,对该家族成年成员进 行结肠镜检查,对发现的显性发病患者进行结肠息肉的结肠镜下治疗以及随访。 结果 该家系成员共25 人,其中女性14人,男性11人;显性发病3人,均属于传统型FAP,其中女性2人,男性1人且为其中1位女性 之子;向上家系追溯,该家系有3位女性发病且故于结肠癌。自2007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3例显性发病 患者共进行结肠镜随访与治疗27次,切除息肉1 801枚,除2枚(2.5 cm和3.0 cm)分别进行息肉剥脱+圈套 切除术外,其余息肉均采用高频电圈套法、热活检钳摘除与灼除等方式。在集中处理高危息肉后,结肠镜 随访间隔时间为每6月1次。手术过程安全,随访中未发现癌变腺瘤,但发现高危腺瘤(伴鱼鳞样黏膜)。 结论 结肠镜下大数量切除结肠息肉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此种方式对不接受结肠手术的人群具有临床意 义。从预防角度初步确定结肠镜随访间隔时间为6月,但需要进一步探讨,包括同时增加药物预防措施。
关键词: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结肠镜治疗     随访    
Pedigree Analysis of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3 Cases
ZHANG Donghai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Daxing Hospital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2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henotypes of a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 pedigree, to determine the interval between follow-up colonoscopies of dominant FAP patients and to discuss the safety and clinical signifi cance of multiple colonic polyps resection. Methods After identifying the proband of FAP, we performed colonoscopies in adult members of the family. For patients diagnosed as dominant FAP, we carried out treatment under colonoscopy and follow-up. Results There are 25 people in this family, with 11 males and 14 females. Only three members, two females and one male, were diagnosed as conventional dominant FAP. Besides, this male is the son of one of the two females. Tracing back to the pedigree, 3 females were FAP and died of colorectal cancer. From October 2007 to May 2012, we had performed 27 times of treatments under colonoscopy and follow-up for the three dominant FAP. Two polyps(2.5 cm,3.0 cm, respectively)were treated through polyp stripping and trepanned resection, and the other 1 799 polyps all underwent high-frequency electrocautery, excision and cauterization with hot biopsy forceps, and so on. After the high-risk polyps were treated, the interval of colonoscopy follow-up was once every 6 months. The operation process was safe. During the follow-up, we have found high-risk adenoma with the scales shaped mucosa, but no cancerous adenoma. Conclusion Multiple colonic polyps resection through colonoscopy still has high safety, and this treatment has great clinical signifi cance for patients who do not accept colon surgery. We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 that the interval of colonoscopy follow-up was 6 months in terms of prevention, but this needs to be further evaluated, including adding drug prevention measures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oscopic treatment     Follow-up    
0 引言

结肠肿瘤的发病率近年不断上升,其中源于结 肠腺瘤样息肉病的结肠癌占主要部分。家族性腺瘤 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是 较为常见的遗传性结肠疾病,其中腺瘤数目>100枚 的病例癌变发生率接近100%,约占全部结肠癌的 1%,患者多在青春发育期发生结直肠腺瘤,后逐 渐增多,甚至满布所有结直肠黏膜,如不及时干预 治疗将发生癌变。对此一般采用手术切除以预防癌 变,现也有应用结肠镜随访的报告[ 1, 2, 3 ]。但是,大数 量预防性切除结肠息肉,在远期安全性(可否预防 癌变?)、近期安全性(手术安全性?)方面,需要 探讨。本院自2007年10月-2012年11月接诊1个家族性 腺瘤性息肉病家系,该家系成员共25人,现将家系 分析结果以及对3例显性发病患者的长期结肠镜下 随访与大数量切除息肉的结果与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家系一般资料

该家系成员目前共3代25人,其中女14人,男 11人。第1代6人(1男5女),第二代13人(6男7 女),第三代目前6人(4男2女)。

向上进行家系追溯,第1代的外祖母病故于结 肠癌;其育有3个女儿,其中两人(第1代的母亲以 及1个姨母)均多年前病故于结肠癌。第1代的母亲 在53岁发生结肠癌且手术后造瘘,73岁病故于结 肠癌复发。第1代的姨母育有2子,均健在无发病。

该家系第1代6人,按年龄排位分别是:男 (61岁,育3男1女),一女(59岁,育1女)、二 女(56岁)、三女(50岁,育1子;42岁结肠癌手 术并造瘘,为先证者)、四女(45岁,育1子;37 岁发病并部分结肠切除)、五女(41岁)。目前 显性发病3例,其中第1代2例(三女、四女),第 2 代中1例(四女之子,25岁;20岁发病)。 1.2 结肠镜随访与治疗 1.2.1 知情同意

在患者以及家属强烈要求下,确 定对3例显性发病患者息肉进行结肠镜镜下治疗以 及随访,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治疗方案

按照息肉大小(先大后小)、分 段处理的原则,初期先处理较大息肉,对息肉周 围黏膜有鸡皮样改变的息肉优先处理并送病理检 查。在完成高危息肉处理、确认未发现癌变息肉 后,后期处理每次均是分段进行,即集中处理一 段,间隔一段肠管后再处理一段。 1.2.3 对3例患者制定个体化结肠镜镜下治疗以及 随访时间间隔:

三女:为该家族先证者,结肠镜检查见全结 肠密集息肉分布,发病时已经有息肉癌变,行左 半结肠部分切除术以及造瘘。因患者已经进行了 部分结肠切除术+造瘘术,所保留的结肠较短, 确定随访时间大约6月1次。该例自2008年12月到 2012年11月共进行结肠镜下治疗随访7次。

四女:四女因便血就诊,结肠镜检查见全结 肠密集息肉分布,行部分结肠切除术,病理结果 为腺瘤样息肉。因患者已经进行了部分结肠切除 术,保留的结肠相对较短,但患者年龄较大,发 生癌变的可能性较高,故第1次结肠镜治疗主要处 理高危息肉,确定无癌变后,第2次与第3次间隔 1周连续治疗处理高危息肉,其后再间隔3月随访 2次到2008年8月,均是处理结肠镜下可见高危息 肉。其后,结肠镜镜下治疗处理以及随访时间间 隔时间延长为大约6月1次。该例自2007年10月到 2012年11月共进行结肠镜下治疗随访11次。

四女独子:患者20岁时在外院行结肠镜检查 见全结肠数百枚息肉密集分布,病理结果为腺瘤 样息肉。由于患者拒绝结肠切除手术治疗,其后 在外院结肠镜下切除息肉治疗2次共20枚。在2008 年12月到我院第1次结肠镜下治疗以及随访。该例 患者在我院治疗共9次(实际治疗次数为11次;本 文统计未纳入外院数值),同样在处理结肠镜下 可见高危息肉以后,改为随访时间大约6月1次。 1.2.4 治疗方法

对2例患者(三女、四女)的较 大息肉各1枚(2.5 cm,3.0 cm)分别进行息肉剥 脱+圈套切除术。对其余息肉处理:对0.5 cm及以 上有蒂以及有亚蒂息肉直接圈套切除;对0.5 cm 左右较扁平息肉多采取1:10 000肾上腺素盐水注射 后(抬举征阳性)再圈套切除;对0.5 cm以下到 0.3 cm以上息肉基本采取电灼术处理。高频电功率 为:电切60 W+电凝40 W混合电流波。 2 结果 2.1 家系结肠镜检查 2.1.1 第1代

男、一女发现0.3~0.5 cm大小息肉各2 枚,均进行结肠镜下切除或灼除,病理结果为腺瘤 样息肉(Ⅰ级)及炎症样息肉;二女、五女结肠镜检 查未见异常。三女以及四女检查结果同病历资料。 2.1.2 第2代

男性第1代的长子发现0.3~0.5 cm大 小息肉2枚,进行结肠镜下切除及灼除,病理结果 为腺瘤样息肉(Ⅰ级)。四女独子检查结果同病 历资料。五女的两女因年龄关系(小于18岁,患 者以及家属要求暂缓)未行结肠镜检查。其余第 二代子女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 2.1.3 第3代

因年龄均小于16岁,患者以及家属 要求暂缓检查。 2.2 结肠镜治疗结果 2.2.1 结肠镜治疗的安全性

本组3例显性发病患 者5年内在我院共进行结肠镜下治疗以及随访27 次,共行高频电下圈套切除、热活检钳摘除与灼 除息肉1 801枚,平均每例次切除息肉67枚。由于 息肉密集、多数扁平,故85%的息肉采取热活检钳 灼除处理。平均操作时间60 min。有2枚息肉在圈 套切除时发生出血,用肽夹处理后均平安出院。 术后处理同常规,术后住院时间多为3天,有并发 症时延长为7天。四女在第2次与第3次间隔1周连 续治疗处理后的住院时间也为7天。 2.2.2 治疗效果

据目前结果,3例患者均未发现 癌变息肉。在分片处理的方式下,目前均进入6月 1次的随访阶段。据最近1次的结肠镜检查结果, 患者的结肠息肉已经明显稀疏,部分肠段仅可见 少量0.2 cm~0.3 cm大小的扁平息肉,目前仅在左 半结肠遗留息肉相对较多,据镜下观察均为0.5 cm 及以下的息肉,拟继续观察随访、治疗。 3 讨论 3.1 家系临床表型分析

依据遗传病因和临床表型的不同[ 4 ],FAP又 可分为经典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classical FAP, CFAP)、衰减型(轻表型)家族性腺瘤性息肉 病(attenuated FAP,AFAP)、MYH相关性息肉病 (MYH-associated polyposis,MAP)、Gardner综合 征(Gardner syndrome,GS)、Turcot综合征(Turcot syndrome,TS)等亚型。这些病是以高度外显性的 常染色体显性方式遗传的,与APC基因相关。受 累者常在10余岁或20岁左右发生成千上百的结直 肠腺瘤,如不施行结肠切除术治疗,几乎迟早会 发生结直肠癌变。本组3例显性发病患者未发现结 肠外表现,但肠内弥漫腺瘤性息肉超过100颗以 上;伴有家族史,除未检测APC基因外,基本符 合FAP的诊断标准[ 5 ],均属于CFAP亚型。 3.2 FAP的治疗方式以及结肠镜下治疗与随访 3.2.1 手术治疗是FAP的基本治疗方式

鉴于FAP 患者有100%发生癌变可能,因此对此类患者早期 的治疗措施多采用手术方式。大致的原则是确诊 后及早作全结肠切除,但应尽量保持肛门,不作 回肠造瘘,以保持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方式大致 有如下几类[ 6, 7, 8 ]:(1)全结肠直肠切除+永久性回肠造 口术;(2)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贮袋成形+直肠鞘 内肛管吻合术;(3)全结肠切除十直肠黏膜切除+回 肠—肛管吻合术;(4)结肠切除,保留15 cm直肠, 作回肠—直肠吻合,直肠息肉可在肠镜下局部灼 除,定期随访,若有新的息肉形成则及时灼除。即 也将结肠镜随访纳入治疗范畴,目的是在提高生活 质量的同时,积极随访与治疗残余息肉,防止癌变 发生,即“预防性治疗”。 3.2.2 结肠镜随访+治疗是FAP治疗方式的发展与补 充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内镜的广泛应用,各种 内镜下治疗成为FAP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但应强 调,目前仍认为临床治疗手段是手术为主,内镜治 疗只是辅助配合手段(手术后的补充性治疗)。同 时应强调,FAP息肉有不断生长的趋势,手术和内镜 只能毁损这些致病基因和疾病的靶器官,无法达到 病因治疗,即不能预防息肉复发和(或)再生长[ 9 ]3.2.3 结肠镜下治疗FAP,多次、大数量切除息 肉,在操作手段上是安全的

据2012年发布的中国 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 (下称“共识意见” [ 1 ]):内镜下摘除进展性腺瘤, 可一定程度上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但结、直 肠腺瘤有明显的再发倾向;建议对进展期腺瘤患 者应在3~6月后再次行结肠镜检查;腺瘤性息肉病 行外科保肛手术者,每12月随访1次结肠镜,重点 检查直肠残端。即对于FAP患者,如果未行全结肠 切除者,需要反复结肠镜随访与治疗。

在本文的3例显性发病病例中,有2例患者曾行 部分结肠切除,但是均未达到上述手术标准,残留 的结肠仍然可见弥漫性密集分布的息肉。鉴于患者 以及家属强烈要求,拒绝(再次)手术,因此2007 年10月至2012年11月,对3例显性发病患者共进行结 肠镜随访与治疗27次,内镜下共处理息肉1 801枚, 未发现癌变息肉。治疗方式包括摘除、灼除等。操 作手法与一般息肉切除相同,但由于息肉数目较 多,仅对较大扁平息肉(Ⅰ级,Ⅱ级)行黏膜下注 射后切除,对Ⅲ级以及以上息肉直接电切,对较小 息肉则采取电灼为主的处理方式。此种息肉切除, 耗时较长,对患者、术者以及助手的体力消耗较 大,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同时,在术中三者之间 相互密切配合十分重要。结肠息肉切除中易发生出 血与穿孔,特别在处理扁平息肉时较为危险。我们 在手术中对85%的息肉采取热活检钳灼除处理,灼 除后局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增厚,减低了危险性。 而分段处理的方式则是从力学角度与术后易于观察 两个角度考虑,既不要形成连续的薄弱环节,而且 一旦出现并发症也易于寻找问题部位。上述结果提 示,在结肠镜下治疗FAP,多次、大数量切除息肉, 在操作手段上是安全的;也提示对FAP进行结肠镜 下监督是可行的方式之一。黄应龙等[ 10 ]报告,结肠 镜检查中腺瘤的漏诊率可达20%,相关原因包括息 肉大小、形态、部位、数目以及操作医师因素等。 因此,相对密集的定期结肠镜下随访、治疗是十分 重要的;同时在必要时仍然需要考虑外科干预。 3.2.4 结肠镜随访、筛查与检测意见

美国癌症协 会建议,一个一级亲属在60岁之前诊断为大肠癌 或腺瘤性息肉或者2个以上一级亲属在任何年龄确 诊为大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的家族成员,从40岁开始 每5~10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或者比该家族中最 年轻的肿瘤患者的患病年龄早10年就应每5~10年 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11 ]。近期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 作组(USMSTF)发布《结肠镜检查及息肉切除术 后随访指南》[ 12 ],再次提出要根据初次结肠镜检查 结果确定随访间隔,其中提出对于多于10个腺瘤的 随访时间应小于3年。本组病例在进行了集中处理 较大息肉后,目前将随访时间确定为6月左右。确 定6月间隔的理由首先是FAP的特点。FAP的特点是 结肠黏膜呈弥漫性密集分布的息肉,其数目为数百 颗,甚至难以计数;息肉大小、形态不定,而大多 数小于1 cm,但亦可大至数厘米,呈卵圆形、圆形 或分叶状,广基或有蒂;息肉分布以肛侧为多,向 上逐渐减少。对本组3例患者早期主要切除较大息 肉后,据目前观察结果,3例患者均未发现癌变息 肉,在6个月1次的随访阶段,发现患者的结肠息肉 已经明显稀疏,仅在左半结肠遗留息肉相对较多, 据镜下观察均为0.2 cm~0.5 cm及以下的息肉。但 是,FAP息肉有不断生长的趋势,同时也有结肠镜 下漏诊的可能。鉴于结肠镜检查中腺瘤的漏诊率可 达20%[ 10 ],因此,在大量的、具有癌变倾向的息肉 存在现状下,为防止高危腺瘤遗漏,初步确定随访 时间为6月左右。确定如此间隔时间的理由还有: 虽然对3例显性发病患者的结肠息肉处理1 801枚, 但每次结肠镜均可见到发展到0.5 cm大小的息肉, 其中四女及其独子均曾发现个别息肉周围黏膜有 鸡皮样改变,而这种改变易于发生癌变[ 13 ],值得注 意。这些,进一步提示定期结肠镜随访、治疗的重 要性;也提示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不断沟通,必要 时仍然需要外科干预。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随访 对于患者以及医生的压力均较大,包括经济方面。

共识意见[ 14 ]提出,对于符合FAP的APC基因相 关性息肉病的内镜筛查时间间隔为1~3年,对家 族成员进行APC基因检测;但对于腺瘤性息肉病 行结肠切除+保留直肠的患者应每年1次结肠镜检 查,而对于进展性腺瘤患者在3~6月后再次结肠镜 检查[ 1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确定6月1次结肠镜随 访间隔时间是合理的,但毕竟病例数过少,尚需 继续积累病例以及长期观察。

总之,对于FAP的治疗,全结肠切除+回肠末 端造瘘患者生活质量差,保留直肠的手术方式又 有癌变率高的顾虑。本组患者采用结肠部分切除+ 结肠镜随访的方式,也有随访过程中发生癌变的可 能,同时存在随访间隔时间确定是否恰当的问题。

鉴于FAP的病因是基因突变,如何能达到提前 预防、延缓息肉和癌肿生长、甚至消灭息肉,这 是今后临床科研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对于FAP发 生癌变的化学预防,有应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如 阿司匹林)、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 剂(如塞来昔布)预防的报道[ 2, 3, 14, 15 ]。我们设想, 下一步将在目前结肠镜随访的同时,加用该类药 物,观察效果以及是否可以延长结肠镜随访间 隔时间。而对于家族其他成员的诊断以及预防问 题,将从基因检测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Chinese early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 earl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prehensive consensus(2) [J]. Zhonghua Xiao Hua Za Zhi,2012,32(2):73-8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㈡[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2):73-81.]
[2] Cao Y,Zheng CQ.Effects of celecoxib combined with high frequency electric cutting under endoscopy on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J]. Shi Yong Yao Wu Yu Lin Chuang,2011,14(3):209-11. [曹勇,郑长青.塞来昔布结合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疗效[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11,14(3):209-11.]
[3] Li SB, Tong Q, Gao YJ, et al. A clinical study of celecoxib plus RFA/High frequency electrocoagulation and electrodsion in treatment of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J].Wei Chang Bing Xue,2009,14(10):615-7. [李胜保,童强,郜元军,等. 塞来昔布联合RFA/高频电凝电切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临床研究[J]. 胃肠病学,2009,14(10):615-7.]
[4] Kanter-Smoler G,Fritzell K,Rohlin A,et al.Clinical characterization and the mutation spectrum in Swedish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milies[J]. BMC Med,2008,6:10.
[5] The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Group.The criteria embodiment of Chinese hereditary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J].Zhonghua Zhong Liu Za Zhi, 2004,26(3):191-2.[全国遗传性大肠癌协作组. 中国人遗传性大肠癌筛检标准的实施方案[J]. 中华肿瘤杂志,2004, 26(3):191-2.]
[6] Wuthrich P, Gervaz P, Ambrosetti P, et al.Functional outcome and quality of life after restorative proctocolectomy and ileo-anal pouch anastomosis[J]. Swiss Med Wkly,2009,139(13-14):193-7.
[7] Edlich R, Cross CL, Wack CA, et al. Revolutionary advance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J]. J Environ Pathol Toxicol Oncol,2009,28(1):47-52.
[8] Zhuang XQ,Zhao LM,Xu T,et al.12 patients with 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cancer surgical treatment[J].Shi Yong Yi Xue Za Zhi,2010,42(4):644-6.[庄晓泉,赵良模,徐婷,等.外科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12例[ J ] . 实用医学杂志,2010,42(4):644-6.]
[9] Wang SL, Gu GL.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hereditary colorectal neoplasm[J]. Shi Jie Hua Ren Xiao Hua Za Zhi, 2009, 17(30):3075-85. [王石林, 顾国利. 遗传性结直肠肿瘤研究进展和展望[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9, 17(30):3075-85.]
[10] Huang YL, Zhi FC, Huang LY, et al. Rate and risk factors of missed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adenoma with colonoscopy[J]. Zhonghua Xiao Hua Nei Jing Za Zhi,2010,27(6):281-6. [黄应龙,智发朝,黄丽韫,等.结肠镜检查中大肠腺瘤的漏诊率及漏诊相关危险因素[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6):281-6.]
[11] Smith RA,Cokkinides V,von Eschenbach AC,et al.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J].CA Cancer J Clin,2002,52(1):8-22.
[12] Lieberman DA,Rex DK,Winawer SJ,et al.Guidelines for colonoscopy surveillance after screening and polypectomy: a consensus update by the US multi-society task force on colorectal cancer[J]. Gastroenterology,2012,143(3):844-57.
[13] Guan JM,Li CM,Zhang XY,et al.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lorectal adenoma with chicken-skin mucos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J].Zhonghua Xiao Hua Nei Jing Za Zhi, 2012,29(6):336-40. [关景明,李春明,张学彦,等. 成人大肠腺瘤伴鸡皮样粘膜改变的临床意义[ J ]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6):336-40.]
[14]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Chinese early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screening,earl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mprehensive consensus(1) [J].Zhonghua Xiao Hua Za Zhi,2012,32(1):1-10.[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早诊早治和综合预防共识意见㈠[J]. 中华消化杂志,2012,32(1):1-10.]
[15] Fang JY. The canceration and prevention of colorectal adenoma [J]. Zhonghua Xiao Hua Za Zhi,2011,31(2):136-7.[房静远.结直肠腺瘤癌变及其预防[J].中华消化杂志,2011,31(2):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