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湖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
2. Department of Gynecologic Oncology,Hubei Cancer Hospital
与全子宫切除相比,宫颈锥切术作为CINⅢ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因其创伤小、能更好的 保留女性生殖系统功能等优势,越来越受到患者 的青睐。 然而,研究表明CINⅢ患者在宫颈锥切 术后仍有5%~30%的病灶残留率。病灶残留所致的 疾病复发和进展是宫颈锥切术后最担心的问题, 也是妇瘤医师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因此,寻 找与病灶残留相关的高危因素,对宫颈锥切术后 可疑的病灶残留患者进行适时的治疗干预,把握 治疗干预的指征,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疾病的复发 率,也能有效避免过度治疗。有关宫颈锥切术后 病灶残留的研究报道很多,但多是基于患者随访 的细胞学证据,少有学者采取锥切术后全子宫切 除的方式,从而获得精确的病理证据作为研究的 基础。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90例CINⅢ宫颈锥切 术后再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探讨CINⅢ宫颈锥切 术后病灶残留的发生以及相关因素,旨在寻找与 病灶残留密切相关的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在宫 颈锥切术后的诊疗提供可靠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共 收治CINⅢ326例,其中90例患者在首次宫颈锥切 术后3~4天接受了进一步的全子宫切除术。选择全 宫切除术的CINⅢ病例需满足以下至少两个条件: (1)患者年龄>40岁;(2)已完成生育任务; (3)没有随访条件;(4)患者意愿强烈要求切 除子宫。
所有病例均按细胞学-阴道镜-组织学“三阶 梯”诊断法进行诊断:先行TCT检查或(和)HPV 检测,结果异常者行阴道镜检,镜检拟诊为宫颈 病变的病例,在阴道镜下行活检,病检报告为CIN Ⅲ的病例即行宫颈锥切术,入组的90例患者均经 锥切术后病理证实为CINⅢ。 1.2 治疗方式
于阴道镜下正确评估宫颈病变并确定宫颈锥 切手术范围。本组病例采用的宫颈锥切术有: (1)传统的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 CKC):12例采用CKC,术者前一天重新进行 阴道镜评估,确定手术范围,完整切除宫颈标 本,并于宫颈12点处缝线标识;(2)宫颈LEEP 锥切术(loop ele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 LEEP):本组78例患者行LEEP术,采用2.0 cm× 1.8 cm或1.8 cm×1.8 cm的电切刀进行锥切,手术 时根据阴道镜检指示其手术范围,于宫颈12点处 为切入点完整切除标本。全子宫切除术后3~4天进 行。手术均由两名固定的高级职称医师完成。术 后标本送病理检查。 1.3 病理检查
手术标本由两名资深的病理医师进行取材, 对宫颈锥切手术标本的处理采取亚连续切片的方 法[ 1 ],即所有标本全部分点取材包埋,每块组织切 片1 ~ 2张,同时对锥切边缘进行检查,对病理诊 断为局部早期浸润癌的组织切片,用测微尺测量 其深度及宽度。对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标本全部 取材,行病理检查。同一患者如果阴道镜下活检 组织、锥切术标本、子宫切除标本等多次病理检 查结果不一致时,以最高病变级别作为最终诊断 结果。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CINⅢ。切 缘阳性判断标准如下:当CIN病灶出现在距切缘约 100 μm 及不足100 μm时我们视其为切缘阳性。病 灶残留判断标准如下:在全宫标本中发现CIN病灶 被定义为残留病灶。 1.4 治疗后随访
参考文献资料[ 2 ]对完成治疗的患者进行门诊随 访,即在完成治疗后的3、6、9、12、18、24以及 36月来院复诊,检查内容包括肉眼检查、妇科检 查、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和HPV检测,上述检查 如出现阳性(一项或多项)时加作阴道镜检。随 访截止2013年6月30日。 随访时间42~66月,中位 随访时间56月,无1例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分析。单因 素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INⅢ患者的临床特点
本研究中患者年龄分布在30~55岁之间,中 位年龄41岁,其中40岁以上患者43例(47.78%); 63例患者治疗前进行了宫颈细胞学检查,检出异 常者60例(95.24%);54例患者治疗前进行了高危 HPV(HPV-H)检测,阳性患者52例(96.30%);妊娠 次数5次以上者9例 (10.00%);所有患者在年龄、 妊娠次数、临床症状、细胞学检查结果、宫颈涂 片、HPV感染六个方面的情况见表 1。所有病例治 疗后随访18~36月,无1例复发。
本组90例患者中,78 (86.7%)例患者行宫颈 LEEP锥切术、12 (13.3%)例行CKC术;锥切术后 切缘阳性患者53例(58.9%),其中切缘病检提示 CINⅠ、CINⅡ及CINⅢ患者分别为20例 (37.7%)、 10例 (18.9%)和23例 (43.4%);全子宫切除术后病 检发现病灶残留患者55例 (61.1%)。
进一步分析了患者年龄、HPV感染情况、切 缘状态、切缘阳性病变级别以及宫颈锥切方式与 病灶残留之间的关系发现,年龄>40岁组(70.2%)与 ≤40岁组(51.2%)、HPV-H感染组(61.5%)与HPV-H 阴性组(50.0%)、LEEP术组(62.8%)与CKC组 (50.0%)的病灶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切缘阳性患者病灶残留率 (71.7%)明显高于切缘阴 性患者(46.0%,P<0.01);切缘病变级别为CINⅡ ~Ⅲ患者(81.8%) 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CINⅠ患者 (55.0%,P<0.05),见表 2。
CINⅢ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它包括了过去所称 的重度非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伴或不伴累腺)。 宫颈锥切术同时作为诊断和治疗手段应用越来越 广泛,然而,该术式存在的局限性也随之浮出水 面。相较于根治性治疗,宫颈锥切术为保守性的 局部治疗,研究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残 留病灶,因而导致了患者日后的复发以及进展[ 3 ]。 大多数临床医师认为宫颈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能 有效避免病灶残留,从而降低疾病复发和进展。 本研究对90例宫颈锥切术后行全子宫切除患者, 随访期长达42~66月,发现无一例患者复发。然 而,进一步分析全子宫切除病理标本,发现本组 病例病灶残留率为61.1%,超过1/3患者术后病理标 本并未提示病灶残留,对于这部分患者而言,全 子宫切除并未改善其预后,其全宫手术的必要性 受到挑战。基于此,探索与病灶残留有关的高危 因素,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可靠的指征显得尤为 重要。
既往研究指出患者年龄与锥切术后病灶残 留相关,Lu等[ 4 ]研究了一组平均年龄为51.5岁的 CINⅢ患者,发现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者,锥切 术后病灶残留率更高,本研究中患者中位年龄 为41岁,以40岁为界研究发现年龄>40岁组与≤ 40岁组的病灶残留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2% vs. 51.2%,P>0.05)。本研究组54例行HPV检测, 发现52例患者存在HPV高危型感染,感染率高达 96.30%,进一步研究发现HPV感染与患者病灶残 留无关 (HPV阳性组61.5% vs. HPV阴性组50.0%, P>0.05)。此研究结果与Jain及Alonso等[ 5, 6 ]的研究 相悖,后者的研究发现HPV-高危型感染与锥切术 后病灶残留正相关。造成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后 者采用的是锥切术后对患者进行细胞学随访而得 出的,并不能完全排除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 因此我们推论HPV感染可能仅是CIN的致病因素, 将HPV感染纳入锥切术后全子宫切除的治疗指征 缺乏合理性。长久以来,宫颈锥切术切缘状态一 直备受研究者关注,本研究组患者切缘阳性率达 58.89%,高于文献[ 7 ]报道的7.2%~43.5%。与既往 的研究[ 4,8 ]结果一致,本研究发现锥切术后切缘阳 性患者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切缘阴性患者 (71.7% vs. 46.0%,P<0.01),说明切缘阳性是患者病灶残 留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在宫颈锥切手术中,合 理设计手术范围,降低切缘阳性率,是降低术后 病灶残留的重要手段。同时,其对锥切术后的诊 疗方案选择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切缘阳 性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以考虑后续的积极治疗以及 密切的随访。近年来不少学者质疑将切缘阳性笼 统地作为病灶残留/复发的危险因素,Gabriella- Favarato等[ 10 ]曾在研究中提出切缘CINⅠ患者在锥 切术后随访中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与切缘阴性患 者并无差异,切缘CINⅠ并非术后病灶残留/复发 的危险因素,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切缘病变级别与 病灶残留之间的关系发现,切缘CINⅡ~Ⅲ的患者 其病灶残留率明显高于切缘CINⅠ患者(CINⅡ~Ⅲ 患者组81.8% vs. CINⅠ患者组55.0%,P<0.05), 此结果与Sankasem等[ 9, 10 ]的研究一致,说明切缘 阳性病变级别越高,病灶残留危险性越大。由此 推断切缘高级别病变患者是锥切术后病灶残留的 主体,也是后续治疗的主体,应高度重视该类患 者,争取进一步积极治疗。而切缘低级别病变患 者,可通过严密随访及保守治疗,等待疾病的自 然消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总之,针对不同切 缘病变级别的患者应运用不同的诊疗手段。
本研究分析了锥切方式(LEEP术 vs. CKC 术)与病灶残留之间的相关性,发现两组患者的 病灶残留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LEEP组62.8% vs. CKC组50.0%,P>0.05),说明LEEP术与CKC术 对CINⅢ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当,但是与CKC术相 比,LEEP术更为简便易行,因此,我们认为CIN Ⅲ患者,在术前正确评估的条件下(主要是阴道 镜),可优先考虑LEEP术,此观点与众多的临床 医师一致[ 11 ]。
[1] | Wu XF, Jiang WJ, Chen HZ. A control study of biopsy under colposcopy and pathology of hysterectomy specimen[J]. Hubei Yi Xue Yuan Xue Bao, 1992,13:230-5. [吴绪峰,蒋文俊,陈惠祯. 阴道镜活检诊断与术后病理检查配对研究[J]. 湖北医学院学报,1992,13:230-5.] |
[2] | van Hamont D, van Ham MA, Struik-van der Zanden PH, et al. Long-term follow-up after large-loop excision of the transformation zone: evaluation of 22 years treatment of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J]. Int J Gynecol Cancer, 2006, 16(2): 615-9. |
[3] |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 Practice Bulletin number 66, September 2005. Management of abnormal cervical cytology and histology[J]. Obstet Gynecol,2005,106(3): 645-64. |
[4] | Lu CH, Liu FS, Tseng JJ,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for residual disease in subsequent hysterectomy following conization for CIN III[J]. Gynecol Oncol, 2000,79(2): 284-8. |
[5] | Alonso I, Torné A,Puig-Tintoré LM, et al. Pre- and post-conization high-risk HPV testing predicts residual/recurrent disease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CIN 2–3[J]. Gynecologic Oncology , 2006,103(2): 631-6. |
[6] | Jain S, Tseng CJ, Horng SG, et al.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est following conization of the cervix uteri[J]. Gynecol Oncol,2001,82(1): 177-80. |
[7] | Narducci F, Occelli B, Boman F, et al. Positive margins after conization and risk of persistent lesion[J]. Gynecol Oncol, 2000, 76(3): 311-4. |
[8] | Fadare O, Cardoza-Favarato G. Signifi cance of disease extent in high-grade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excised with negative margins b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J]. Ann Diagn Pathol, 2008, 12(1): 17-20. |
[9] | Sankasem A,Thavaramara T,Manusirivithaya S,et al.Tumor persistence in high 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urgical margin post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J].J Med Assoc Thai,2006, 89(7):934- 40. |
[10] | Cardoza-Favarato G, Fadare O.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CIN 2 and 3)excised with negative margins by 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 the significance of CIN 1 at the margins of excision[J]. Hum Pathol, 2007, 38(5): 781-6. |
[11] | Tseng CJ,Liang CC,Lin CT, et al.A study of diagnostic failure of loop conization in microinvasive carcinoma of the cervix[J]. Gynecol Oncol, 1999, 73(1): 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