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肿瘤科;
3.新乡医学院癌症研究中心;
4.新乡医学院
2.Department of Oncology,The First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3.Cancer Research Center,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4.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六大恶性肿瘤之一 [1],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国内外学者在食管癌的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西方 欧美国家和地区,吸烟是导致食管癌发生较为肯 定的危险因素[2, 3],在国内对此看法不一,多数研 究认为吸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之一[4, 5]。西方 国家食管癌的组织学类型以食管腺癌为主,而在 我国95%以上为食管鳞癌,这可能是吸烟对中西 方国家食管癌的发生影响有差异的原因之一。目 前,术前吸烟对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少有研 究,而且由于其样本量较小,结果不尽一致,有 研究[6, 7]提示,术前吸烟是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 影响因素,吸烟患者的5年生存率低于不吸烟患 者;然而另有研究[8]提示,术前吸烟对食管癌的 预后无影响。本研究旨在通过对4 551例食管鳞癌 (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 者吸烟行为调查和生存随访,阐述开始吸烟年龄 对食管鳞癌的发生及术前吸烟对食管癌患者生存 期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随访情况
4 551例食管癌患者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 放实验室生物样品信息资料库,有明确联系方式 且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鳞癌,对上述人群进行入 户或电话问卷调查、入院病历核实和生存随访。 末次随访时间为2012年12月8日。成功随访4 337 例,成功率为95.3%,其中1人死于自杀,1人死于 车祸,5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1.2 研究对象
4 330例食管癌患者,其中男2 596例,年龄 34~88岁,中位年龄60岁,吸烟者1 649例;女1 734 例,年龄36~94岁,中位年龄61岁,吸烟者35例。 1.3 吸烟标准和TNM分期
吸烟:吸烟1年以上、每天>1支;不吸烟: 从不吸烟;开始吸烟年龄:患者开始吸烟的年 龄;TNM分期采取2002年AJCC第六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吸烟与不吸烟患者 临床特征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男性吸烟与不吸烟 患者发病年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生存时间 按年计算,单因素生存状况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法,Log rank进行差异性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 消除多个变量间的相互作用,筛选影响预后的独 立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开始吸烟年 龄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吸烟与不吸烟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
吸烟者中男性1 649人、女性35人,不吸烟者 中男性947人、女性1 699人,吸烟者中男性所占比 例明显高于女性(97.9% vs. 2.1%,P<0.001)。 吸烟组患者与不吸烟组的诊断年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吸烟组诊断年龄在60岁以下的患者明 显多于不吸烟组(χ2 =10.74,P=0.013);吸烟 组深层浸润患者明显高于不吸烟组(χ2 =19.14, P=0.001),淋巴结阳性转移率明显高于不吸烟组 (χ2 =9.46,P=0.002),早期患者(0 期+Ⅰ期)比 例低于不吸烟组,中期患者(Ⅱ期+Ⅲ期)所占比 例明显高于不吸烟组(χ2 =10.83,P=0.001);吸 烟组与不吸烟组食管癌家族史、肿瘤分化程度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男性患者吸烟组诊断年龄在60岁以前者明显 多于不吸烟组(χ2 =8.36,P=0.04);吸烟组与不 吸烟组食管癌家族史、肿瘤分化程度、浸润程 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年龄分布和食管癌家族 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分化程 度、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和TNM分期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男性低分化癌比例明显高 于女性(17.8%vs. 14.4%),淋巴结阳性转移率明 显高于女性(36.8% vs. 31.7%),T3+T4级患者比 例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7.8% vs. 51.2%),早期患 者明显低于女性(13.0% vs. 18.0%)。 2.2 吸烟对食管癌发病的影响
男性吸烟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0±8.2ʣ 岁,不吸烟患者为(61±8.5)岁,吸烟患者平均发 病年龄明显早于不吸烟患者(t=2.26,P=0.02)。
681例开始吸烟年龄明确的食管癌患者的 发病年龄与开始吸烟年龄高度相关(r=0.474, P<0.001),并呈一定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 r2 =0.211),见图1。
吸烟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差于不吸烟组患者 (χ2 =22.54,P=2.06E-6),见图2。男性吸烟 组与不吸烟组患者的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 =1.11,P=0.29),见图3;不吸烟患者中男性 生存期明显差于女性(χ2 =16.88,P=3.97E-5), 见图4。
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男性患者 (χ2 =35.99,P<0.001)。随着诊断年龄增大患 者生存期渐差(χ2 =111.65,P<0.001)。家族史 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阴性患者(χ2 =7.92, P=0.005)。高中低分化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4.91,P=0.09)。淋巴结 转移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差于转移阴性患者 (χ2 =175.57,P<0.001)。随着浸润程度的加深 患者生存期逐渐降低(χ2 =157.55,P<0.001)。 随着TNM分级增加患者生存期渐差(χ2 =106.93, P<0.001),见表3。
3 803例各项资料齐全的病例经多因素Cox回归 分析提示: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和浸润深度 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术前吸烟 不是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4。以性别分层 后吸烟仍然不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 素(P=0.23)。
本研究发现,术前吸烟组患者生存期明显差 于不吸烟组,但是男性吸烟患者与不吸烟患者生 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我国吸烟是特有的男 性行为,本研究中男性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吸烟 组以男性为主而不吸烟组以女性为主,笔者认为 两组间生存期差异很可能是由性别差异造成的。
本研究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优于男性患者, 多因素生存分析提示性别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生 存期的独立因素,这与本室和国外对不同性别间 食管癌患者生存期差异研究结果一致[9]。淋巴结转 移、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期较为 明确的因素,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患者生存期优于 阴性患者,浸润程度越深患者生存期越差。本研 究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患者和男性与女性患者临床 病理特征有明显差异,男性患者淋巴结阳性转移 率和T3+T4级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而 早期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女性患者。然而男性吸烟 与不吸烟患者间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差异,同时 说明,吸烟组与不吸烟组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同 样是由两组间性别差异造成的。临床病理特征上 的差异可能是女性患者生存期优于男性的原因之 一,同时男、女间性激素水平的差异也可能是导 致生存期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10, 11]。本研究说明 术前吸烟对食管癌患者的生存期影响很小或无影 响。西方发达国家女性吸烟率较高,而这些研究 中并未分析男女之间吸烟史的差异[6, 7],这可能是 导致本研究与其他研究结果不一致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另一重要发现,吸烟可能是食管鳞癌 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组食管癌的发病 年龄较不吸烟组提前近1年,开始吸烟年龄与发 病年龄高度相关,并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在食管 癌发生的过程中,开始吸烟年龄越早,则暴露于 危险因素的年龄越早,导致食管癌患者发病的提 前。我国上海[12]、香港[13]等经济水平发达的地区 研究表明,吸烟是食管癌的危险因素,而在经济 水平发展较低的农村地区与城市相比吸烟对食管 癌发生的风险值较低[4],但同样是食管癌发生的危 险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烟草消 费数量也在日益增长,我国每年消费的卷烟数量已 经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吸烟这一严重危害西方 发达国家食管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也已成为导致 我国食管癌发病的原因之一。积极的采取有效的 控烟策略,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人民群众的 自我保健意识,对降低食管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术前吸烟对食管癌患者生存期的影 响很小或无影响。吸烟可能是导致食管癌发生的重 要危险因素之一,吸烟人群较不吸烟人群发生食管 癌变的年龄可能会提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限烟、戒烟,对降低食管癌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1] | Jemal A, Siegel R, Xu J,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10[J]. CA Cancer J Clin, 2010, 60(5): 277-300. |
[2] | Stewart SL,Cardinez CJ,Richardson LC,et al.Surveillance for cancers associated with tobacco use--United States, 1999-2004[J]. MMWR Surveill Summ, 2008, 57(8):1-33 |
[3] | Lee YC, Marron M, Benhamou S,et al.Active and involuntary tobacco smoking and upper aerodigestive tract cancer risks in a multicenter case-control study[J].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2009, 18(12): 3353-61. |
[4] | Liu BQ,Jiang JM,Chen ZM,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moking and risk of esophageal cancer in 103 areas in China: a largescale case-control study incorporated into a nationwide survey of mortality[J]. Zhonghua Yi Xue Za Zhi, 2006, 86(6): 380-5.[刘伯齐,姜晶梅,陈铮鸣,等. 中国103个地区吸烟与食管癌风险研究:死因调查中的病例对照方法学研究[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6):380-5.] |
[5] | Wang JB, Fan JH, Liang H,et al. Attributable cau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J].PLoS One, 2012, 7(8):e42281. |
[6] | Sundel?f M,Lagergren J,Ye W.Patient demographics and lifestyle factors influencing long-term survival of oesophageal cancer and gastric cardia cancer in a nationwide study in Sweden[J].Eur J Cancer, 2008, 44(11):1566-71. |
[7] | Shitara K, Matsuo K, Hatooka S, et al.Heavy smoking history interacts with chemoradiotherapy for esophageal cancer prognosis: a retrospective study[J]. Cancer Sci, 2010, 101(4): 1001-6. |
[8] | Trivers KF, De Roos AJ,Gammon MD.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predictors of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or gastric cancers[J].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5, 3(3): 225-30. |
[9] | Bohanes P, Yang D, Chhibar RS, et al. Influence of sex on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J]. J Clin Oncol, 2012, 30(18):2265-72. |
[10] | Ueo H,Matsuoka H,Sugimachi K,et al.Inhibitory effects of estrogen on the growth of a human esophageal carcinoma cell line[J].Cancer Res, 1990,50(22):7212-5. |
[11] | Yamashita Y,Hirai T,Mukaida H,et al.Detection of androgen receptors in human esophageal cancer[J]. Jpn J Surg, 1989, 19(2):195-202. |
[12] | Gao YT, McLaugulin JK, Blot WJ, et al. Risk factors for esophageal cancer in Shanghai, China. I. Role of 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drinking[J]. Int J Cancer, 1994, 58(2): 192-6. |
[13] | Cheng KK, Day NE, Duffy SW, et al. Picked vegetables in the aetiology of oesophageal cancer in Hong Kong Chinese [J]. Lancet, 1992, 339(8805): 13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