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防治研究  2014, Vol.41 Issue (2): 181-183.   PDF    
乳腺肿瘤被迫修复重建9例报告
庄 莹,黎 峰,温 固    
430079武汉,湖北省肿瘤医院乳腺科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整形外科     胸壁缺损     被迫重建    
0 引言

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乳腺肿瘤手术逐渐 向微创及美容方面发展,整形外科技术也不断应 用于乳腺肿瘤手术,但是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以 及人们对乳腺肿瘤认识不足,一部分患者就诊时 已出现巨大肿块,甚至溃烂、恶臭,对手术治疗 造成很大难度,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 巨大乳腺肿瘤手术切除术后被迫重建及修复进行 探讨及思考,目的为延长患者生命,改善生存质 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1月—2012年7月湖北省肿瘤医院 乳腺外科收治的9例巨大乳腺肿瘤患者,均为女 性,年龄33~61岁,平均年龄51岁,肿瘤最大40 cm ×40 cm,最小10 cm×10 cm;病理检查2例为肉瘤; 其中1例为多形性癌肉瘤,7例为乳腺癌;其中7例 为原发肿瘤,2例为复发肿瘤。7例乳腺癌中5例为 浸润性导管癌,2例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均为Ⅲb 期患者,其中T4N3MO 4例,T4N2MO 3例;8例为 一期手术,1例为分期手术;4例就诊时已出现不 同程度坏死累及周围皮肤甚至临近肌肉组织,所 有患者术前均无明显全身转移征象。 1.2 手术方式

本组患者均在全麻下手术,术中切缘距肿瘤 大于2 cm,切除深度超越肿瘤累及层次的下一个 层次,完整切除肿瘤,送快速病理检查明确肿块 性质并确认切缘有无肿瘤残留,快速病检结果为 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所有患者切除肿瘤后均形成无法直接缝合的 胸壁缺损,但未进胸腔,均用带蒂肌皮瓣修补, 根据缺损大小和位置选用背阔肌或腹直肌肌皮 瓣,必要时联合使用多个肌皮瓣共同修复创面。 供皮区创面直接关闭,使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术 需用补片修补腹部缺损。患处及供皮区均放置引 流管。术后加压包扎,注意不压迫皮瓣区及肌皮 瓣蒂部。 2 结果

本组9例患者乳腺巨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 选用皮瓣情况:4例为同侧背阔肌肌皮瓣,3例为 腹直肌肌皮瓣,2例为背阔肌和腹直肌肌皮瓣联合 修复。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无重大并发症,无 围手术期死亡。病检为乳腺癌的7例患者术后行综 合治疗(其中4例接受TA方案化疗,2例行AC-T方 案化疗,1例行TP方案化疗,化疗后均接受放射治 疗,ER、PR阳性患者行内分泌治疗)。治疗后随 访2例出现胸壁复发,再次行综合治疗(1例行胸 壁肿瘤切除及术后放疗,1例行NP方案化疗,胸壁 肿块切除术及放疗),目前病情稳定。

典型病例1:女,50岁。因发现左乳肿块一月 入院。一月余前因外伤发现左乳肿块,肿块迅速 长大,伴破溃,恶臭,见图 1A。患者体力体质量 明显下降,严重影响生活,入院体检:左乳失去 原有形态,可见约40 cm×40 cm大小菜花样肿块, 表面腐烂,基底周围皮肤红肿,患者伴明显贫血 及低蛋白血症,全身检查无远处转移,给予纠正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治疗,因肿块大出血,行急诊 手术切除肿块,清扫左腋窝淋巴结,因患者体质 弱,一期创面开放,于十天后行二期腹直肌肌皮 瓣转瓣修复术,术中补片修补腹壁。术后病检示 左乳多形性癌伴广泛肉瘤样变,淋巴结内转移性 癌(胸大肌间1/1枚,融合4/9枚)ER(-),PR(-), HER-2(-),术后伤口恢复良好,见图 1B,接受放 化疗辅助治疗,随访一年患者生活状态良好,体 力体质量较前明显增加,全身检查无复发转移征 象。

图 1典型病例1手术前后对比 Figure 1Comparison of case 1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there was a 40 cm×40 cm cauliflower-like mass at the left breast, with rotten and smelling; B:the wound healed well

典型病例2:女,47岁。3年前发现右乳肿 块,于医院就诊后考虑乳腺癌,建议手术,患者 因心理因素害怕手术治疗,自行使用中药外敷, 近半年肿瘤出现破溃,坏死伴恶臭,见图 2A,影 响日常生活,入院体检,右乳缺如,可见约24 cm ×20 cm大小溃疡面,局部呈黑色坏死,右腋下可 及融合淋巴结,术中完整切除肿瘤及胸大小肌, 清扫右腋窝淋巴结,胸壁缺损使用腹直肌、背阔 肌联合肌皮瓣转瓣修复,术后伤口恢复良好,见 图 2B,术后病检示右乳浸润性导管癌侵犯肌肉、 脂肪及神经组织,右腋窝淋巴结10/11枚转移, ER(++),PR(++),HER-2(+),接受化疗、放疗、 内分泌治疗,随访一年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全身 检查无新发病灶,无远处转移征象,病情稳定。

图 2典型病例 2手术前后对比 Figure 2Comparison of case 2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 A: the right breast was missing. There was a 24 cm×20 cm ulcer on the right chest wall,with rotten and bleeding; B: the wound healed well
3 讨论

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乳腺癌的普查 已经较大程度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及早期 治疗,但是临床上仍然存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患 者,这类患者肿块巨大,肿瘤治疗,尤其手术治 疗的难度增大。一些患者由于巨大肿瘤消耗,身 体状况差,甚至肿瘤破溃大出血,临床治疗十分 棘手。我们认为早期乳腺癌的治疗强调规范化, 而晚期乳腺癌治疗更重视个体化。晚期乳腺癌患 者应遵循综合性治疗原则:取得病理诊断后,行 新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观察肿块变化,待肿 块缩小后,再考虑手术治疗。但是很多患者随着 瘤体增大,出现瘤体糜烂,破溃出血,感染伴恶 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对 于这种患者生理及心理均不能承受放化疗,只能 被迫接受手术,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应用整形技 术修补创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接受 进一步的治疗。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取 得了较好的美学效果[1],整形外科技术在乳腺癌手 术中的应用也愈发成熟,因此,我们认为对于乳 腺巨大肿瘤患者术后胸壁缺损行修复术的患者可 定义为被迫乳腺重建或修复。其手术适应证为: (1) 没有远处转移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有远处转 移患者可行姑息性手术改善生活质量。(2)对于 肿瘤破溃出血,严重感染危及生命患者,可通过 手术挽救生命。被迫乳房重建为乳腺巨大肿瘤患 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路,整形外科技术尚未应 用于乳腺手术时,多数胸壁缺损患者采取长期换 药或者植皮手术,因皮瓣坏死,长期换药,伤口 不愈,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差,一些巨大肿瘤患者 甚至丧失手术指征。整形外科技术的加入减少了 这些并发症并扩大了手术适应证范围,因从供区 取得的带有血管蒂的皮肤血供丰富,使胸壁缺损 得到修补,并生长迅速。

对于胸壁缺损患者一般采用带蒂背阔肌或者 腹直肌肌皮瓣[2],这两类肌皮瓣供血血管比较固 定,皮瓣切取范围较大,是最常用于乳房重建的 肌皮瓣,另外还有臀大肌肌皮瓣,此肌皮瓣为游 离皮瓣,需血管吻合,且术中需改变体位,在临 床应用不广泛。根据患者情况及缺损大小选用不 同肌皮瓣,对于皮肤缺损面积不大,胸背血管未 破坏患者首选背阔肌肌皮瓣修复,此肌皮瓣切取 范围较大,可取部分背阔肌肌皮瓣甚至全背阔肌 肌皮瓣,修补范围可达同侧胸壁的任意位置,修 补后同侧上肢功能基本影响不大,但对于患侧上 肢过分发达患者会造成影响,目前发展趋势为使 用背阔肌穿支皮瓣,可以减少供区剥离范围及缺 损面积[3]。对于皮肤缺损面积较大患者使用腹直肌 肌皮瓣修复,此肌皮瓣供血血管较固定,切取皮 肤面积大,特别对于腹部脂肪较多患者,可同时 起到腹部整形效果,但不论单蒂或者双蒂肌皮瓣 均造成腹壁肌肉缺损,增加腹壁疝的发生率,使 用补片修补后可增加腹壁强度[4],一些腹壁瘢痕患 者可以通过精确的设计尽量避开瘢痕,并应特别 注意肌皮瓣供血血管有无破坏[5]。对于单个皮瓣无 法修补缺损可使用联合肌皮瓣修复,即同时行背 阔肌肌皮瓣及腹直肌肌皮瓣修补。一些较小的胸 壁缺损还可用局部皮瓣转瓣修复,具有显微外科 技术的医院还可行游离肌皮瓣修复术[6]

乳腺巨大肿瘤患者临床上被迫使用整形外科 技术切除肿瘤并进行修补,提高了巨大肿块的切 除率,有利于肿瘤的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同时应该反思 如何实现乳腺肿瘤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加强患 者对乳房肿块的认识,指导其进行正规的治疗, 从根本上减少巨大乳腺肿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Churgin S, Isakov R, Yetman R. Reconstruction options following breast conservation therapy[J]. Cleve Clin J Med, 2008, 75,Suppl 1: S24-9.
[2] Grover R, Sanders R. Recent advances: Plastic surgery[J]. BMJ, 1998,317(7155):397-400.
[3] Saint-Cyr M, Nagarkar P, Schaverien M, et al. The pedicled descending branch muscle-sparing latissimus dorsi fl ap for breast reconstruction[J]. 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3(1):13-24.
[4] Foster RD, Hansen SL, Esserman LJ, et al. Safety of immediate transverse rectus abdominis myocutaneous breast reconstruction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disease[J]. Arch Surg, 140(2):196-8.
[5] Hsieh F, Kumiponjera D, Malata CM. An algorithmic approach to abdominal fl ap breast reconstruction in patients with pre-existing scars--results from a single surgeon’s experience[J].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12):1650-60.
[6] Pratt GF, Faris JG, Lethbridge M. Breast reconstruction with a free DIEP (TRAM) fl ap complicated by cardiac tamponade and arrest: a case report[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3): e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