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肿瘤研究的新热点——EB病毒

陈莉, 朱远源

陈莉, 朱远源. 肿瘤研究的新热点——EB病毒[J]. 肿瘤防治研究, 2008, 35(10): 750-754. DOI: 10.3971/j.issn.1000-8578.2857
引用本文: 陈莉, 朱远源. 肿瘤研究的新热点——EB病毒[J]. 肿瘤防治研究, 2008, 35(10): 750-754. DOI: 10.3971/j.issn.1000-8578.2857

肿瘤研究的新热点——EB病毒

详细信息
  • 中图分类号: R73237

  • 摘要: 0引言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属于γ疱疹病毒亚科的成员之一,是人类一种特异性嗜淋巴细胞性疱疹病毒。它主要通过人类唾液传播,因此呼吸道是EB病毒潜伏的最大场所。在发展中国家感染期较早,约3~5岁已达高峰,80%以上的5岁儿童EB病毒血清学阳性。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卫生条件较好,只有40%~50%的5岁儿童的EB病毒血清学阳性,其感染常推迟至青年[1],15~20岁到高峰[2]。根据调查的结果,世界人口的90%以上都存在EB病毒的潜伏感染,或成为EB病毒携带者[3]。更重要的是EB病毒感染与越来越多的人类恶性肿瘤有关,应用原位杂交证明了携带高拷贝EB病毒除了能转化淋巴细胞外,也能赋予肿瘤细胞一定的生长优势,使其成为优势细胞群,呈现转化特征。EB病毒引发了全球癌症的1%,并占所有感染性癌症的5.6%[4]。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署对致癌因子的分类标准,EB病毒被列在第一组致癌因子中[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672
  • HTML全文浏览量:  22
  • PDF下载量:  148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7-04-23
  • 修回日期:  2008-06-18
  • 刊出日期:  2008-10-04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
    x 关闭 永久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