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04, 31(09): 593-595. DOI: 10.3971/j.issn.1000-8578.2577
引用本文: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 肿瘤防治研究, 2004, 31(09): 593-595. DOI: 10.3971/j.issn.1000-8578.2577

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 摘要: 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局部治疗肝癌的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副作用及并发症少、疗程短和安全可靠的优点, 引起临床工作者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对RFA技术的基本原理、射频后组织病理改变、副作用及并发症、RFA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提高RFA效果的研究作一综述。1 RFA基本原理RFA的原理是将射频电极插入组织内通过射频发生器发射 4 6 0 5 0 0kHz的射频电流, 使组织带电粒子振荡摩擦产热而直接毁损病灶。热杀死细胞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①细胞膜损伤, 包括细胞膜成分、膜通透性及流动性等改变导致细胞死亡 ;②溶酶体损伤, 溶酶体内消化酶的释放引起细胞死亡 ;③与合成DNA、RND有关的蛋白质受损伤而间接引起细胞死亡。其生物学基础是 :热对乏氧细胞的敏感性与对足氧细胞的不同 ;低 pH值及营养不良环境能增加热对细胞的杀灭能力 ;细胞分裂周期中对射线抵抗的S期细胞对热敏感 ;肿瘤散热能力差1 。射频也使肿瘤组织微管系统完全破坏, 直径小于 3mm的肝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发生栓塞, 在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形成一个反应带, 使之不能向肿瘤...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