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端粒酶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 肿瘤防治研究, 2000, 27(06): 490-491. DOI: 10.3971/j.issn.1000-8578.1440
引用本文: 端粒酶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J]. 肿瘤防治研究, 2000, 27(06): 490-491. DOI: 10.3971/j.issn.1000-8578.1440

端粒酶在肿瘤临床应用中的研究

  • 摘要: 肿瘤诊疗的理想靶标是找到一种肿瘤细胞生长所必须的, 但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成分。端粒酶是目前已发现的一种端粒维持机制。几乎绝大多数肿瘤具有端粒酶活性, 而正常人体细胞却无表达 (除生殖细胞、一些淋巴细胞和造血干系胞外 ), 提示端粒酶可能是目前所见到的特异性较好的一种广泛肿瘤标志。因此, 端粒酶已成为抗肿瘤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靶点。1 端粒酶与肿瘤诊断1994年建立的TRAP方法提供了一种端粒酶活性检测手段。TRAP包括两个步骤 :( 1)在细胞溶解液中加入端粒酶特异性寡聚核苷酸作为底物, 如果有端粒酶活性存在的话, 端粒酶则将TTAGGG重复序列加到底物上 ;( 2 )将此产物用PCR方法扩增。因此, TRAP方法的灵敏度极高, 可检测出少到 12个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随后的几年中该方法在灵敏度、量化和自动化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进。但需要尽可能新鲜的标本是其一个依然无法解决的缺陷。一个可能的解决途径是利用端粒酶的亚单位进行RNA或蛋白水平的检测。例如制备hTERT抗体进行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等等, 这些工作在近一年中已经见有报道。目前应用TRAP检测方法进行的调查显示 :端粒酶活性出现在多数恶性肿瘤中, 包...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