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建立一个较好的、用以验证现场食管癌的可疑发病因素的实验性癌模型,并对上皮癌变过程进行动态的观察,用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了A系、昆明种与615系三种小鼠的前胃癌(被认为是食管癌的延伸部分)。以每天0.25毫克或1毫克/公斤体重剂量的亚硝胺灌胃,在实验的第7~8个月均能诱发出85~100%的前胃鳞状上皮癌。大剂量组癌发展快,并较多地浸润邻近器官和转移到淋巴结、肝及肺。小鼠系别不同,对该亚硝胺致癌的敏感性略有不同,昆明种最甚,A系次之,615系最低。通过对小鼠作不同阶段的处死,对上皮在癌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变类型的发展作了动态的观察,初步阐明了它们的病理形态特征和组织发生学。对于上皮癌变具有特殊意义的"脐样"病灶的形态发生与发展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食管癌的病因与发病条件相当复杂。从国内外某些食管癌高发区的病因调查看来,目前已知食管癌的可疑发病因素不下一、二十种。但是要肯定它们与食管癌的因果关系,进行实验的验证,就需要建立一个比较理想的食管癌模型。我室于1972年用甲基苄基亚硝胺灌胃的方法建立了大鼠食管癌模型。本文报导用甲基苄基亚硝胺诱发小鼠前胃(被认为是食管的延伸部分)癌模型的建立,及癌变过程中病理学与组织发生学的动态观察,并比较了A系、昆明种和615系~*三种不同系别小鼠对亚硝胺致癌的敏感性,为进一步利用这个小鼠模型提供形态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