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fficacy and Safety of Weekly Liposome-paclitaxel Combined with Tegafur on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
摘要: 目的 观察脂质体紫杉醇每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该方案的耐受性。方法 30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脂质体紫杉醇每周方案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脂质体紫杉醇60 mg/m2,d1,8,15 ,22,替吉奥胶囊60 mg d1~28,每6周为1疗程。每疗程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的患者中位治疗疗程为2个(1~6个)。30例患者中CR 0例,PR 8例,SD 16例,PD 6例,有效率为26.7% ,疾病控制率为80%。中位PFS时间为6.5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3.5月。主要的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乏力和消化 道反应。Ⅲ~Ⅳ级毒性为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13.3%),乏力1例(3.3%)。结论 脂质体紫杉醇每周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好,耐受性好,可推荐作为晚期胃癌的治疗选择。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weekly liposome- paclitaxel combination with tegafur against gastric cancer. Methods Thirty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received 42-day cycle of liposome- paclitaxel on day 1,8,15,22 and tegafur on day 1 to 28. Response rate and toxicity were evaluated every cycle. Results The median number of treatment was 2 cycles (1-6 cycles).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was 26.7%, the disease controlled rate was 80%. The 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 was 6.5 months. The 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 was 13.5 months. The main treatment related toxicities were hematologic toxicity, fatigue, and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Grade Ⅲ-Ⅳ toxicity included neutropenia (13.3%) and fatigue (3.3%). Conclusion Combination therapy of weekly liposome-paclitaxel and tegafur is an effective and well tolerated regimen in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
-
Key words:
- Gastric cancer /
- Liposome-paclitaxel /
- Tegafur /
- Weekly regime /
- Efficacy
-
0 引言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估计(GLOBLECAN2012),2012年全球肿瘤新发病例为1 410万,肿瘤死亡病例为820万。估计到2025年新发病例将增加到1 930万[1]。肿瘤登记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有关肿瘤信息收集的方法,用于肿瘤监测工作[2]。
湖北省仅有武汉市自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开展肿瘤登记工作,其余项目单位开展肿瘤登记工作较晚。随着项目发展,2015年五峰县、钟祥市、公安县、麻城市、嘉鱼县作为国家级肿瘤登记项目地区上报2012年肿瘤登记数据。城市地区为武汉市,覆盖范围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其余项目单位作为农村地区上报数据,登记数据覆盖全县(市)范围。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肿瘤登记中心对2012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汇总、审核、分析。在此对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和死亡分布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以期为湖北省肿瘤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收集资料为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全年的肿瘤发病和死亡数据、各年龄段的年中人口数据。湖北省7个肿瘤登记处覆盖总人口数为8 221 036人,约占2012年湖北省总人口的14%。其中男性4 183 884人,女性4 037 152人。
1.2 分析方法
湖北省肿瘤登记中心、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工作指导手册》[2],并参照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国际癌症登记协会(IACR)《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9卷[3]对登记质量的有关要求,使用数据库软件MS-FoxPro、MS-Excel以及IARC/IACR的IARC-crgTools软件[4],对登记地区2012年的原始登记资料进行审核、整理,对资料质量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作了评估。审核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给各肿瘤登记处,并根据各登记处再次提交的核实情况,对数据进行了重新整理。本次年报的数据为合并的数据库。
1.3 质量评价
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合计病例诊断比例为72.8%,仅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为0.45%,死亡发病比(M/I)为0.59。湖北省6个肿瘤登记处病理学诊断比例(MV%)达到国家肿瘤登记工作质量要求(MV%为55%~95%),其中云梦县的病理诊断率偏低,为48.9%,见表 1。由于影像学诊断可以作为确诊肝癌的诊断依据,且云梦县肝癌发病率较高,每年数据上报趋势相对稳定,故数据仍被国家肿瘤登记中心接收。7个肿瘤登记处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均符合国家肿瘤登记质量要求,0<DCO%<10,见表 1。预后较差的癌症,死亡发病比(M/I)接近于1。如果M/I>1,提示新发病例可能有漏报,如果M/I过低,提示发病有重卡或死亡存在漏报。湖北省7个肿瘤登记处中,有4个M/I达到国家肿瘤登记质量要求(M/I为0.6~0.8),另外3个M/I值略低,见表 1。总体看来,湖北省肿瘤登记数据质量符合国家要求,但仍有提升的空间。
表 1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MV%、DCO%及M/ITable 1 Data quality evaluation in Hubei cancer registration areas,20122 结果
2.1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情况
2.1.1 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C96)发病情况
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2012年发病率(粗率)为294.15/10万(男性319.92/10万,女性267.44/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用2000年中国人口)为194.33/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用2000年世界人口)为210.93/10万,见表 2。
表 2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Table 2 Cancer incidence in Hubei cancer registries,20122.1.2 全部恶性肿瘤(ICD-10:C00-C96)性别与年龄别发病率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在0~34岁年龄段处于较低水平,35岁组后上升幅度明显,80~84年龄组达到高峰,85岁及以上组发病率回落到1176.14/10万。男性发病率在0~19岁年龄段中高于女性,20~54岁年龄段中低于女性,40岁以后上升幅度明显,55岁超过女性。女性发病率上升比较平缓,见表 3、图 1。
表 3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年龄别发病率 (1/10万)Table 3 Age-specific cancer incidence in Hubei cancer registries,2012 (1/105)2.1.3 发病顺位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肺癌居首位,其发病率为64.40/10万,占全部新发恶性肿瘤的21.90%。第2~10位,分别是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子宫颈癌、食管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男性发病前三位癌症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分别占男性癌症发病的28.30%、14.80%和11.20%。女性发病前三位癌症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分别占女性癌症发病的16.80%、13.90%和9.80%,见表 4。
表 4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Table 4 Top 10 cancer incidence in Hubei cancer registries,20122.1.4 城乡别恶性肿瘤发病情况
城市地区发病居首位的是肺癌,其发病率为72.00/10万,占城市地区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0.40%,其次是乳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农村地区恶性肿瘤发病居首位的是肺癌,其发病率为57.00/10万,占农村地区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24.00%,第2~10位依次是肝癌、乳腺癌、胃癌、子宫颈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体癌、卵巢癌、鼻咽癌,见表 4。
2.2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2.2.1 全部恶性肿瘤(C00-C96)死亡情况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5.88/10万,中标率为111.20/10万,世标率为125.75/10万,0~64岁累计率为5.53%,0~74岁累计率为12.63%,35~64岁截缩率为155.83/10万。其中男性死亡率为221.04/10万,女性为129.08/10万,男性与女性死亡比值为1.71,见表 5。
表 5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Table 5 Cancer mortality in Hubei cancer registries,20122.2.2 全部恶性肿瘤(C00-C96)性别与年龄别死亡率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年龄别死亡率在0~34岁年龄段处于较低水平,35~39岁组后上升明显,45~49岁组以后急剧上升,80~84年龄组达到高峰,85岁及以上组死亡率为1233.98/10万。男女性死亡率变化趋势相同,除10~14岁年龄组外,男性各年龄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表 6、图 2。
表 6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年龄别死亡率 (1/105)Table 6 Age-specific cancer mortality in Hubei cancer registries,2012 (1/105)2.2.3 死亡顺位
肺癌是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其死亡率为50.80/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的28.90%。其次是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淋巴瘤、子宫颈癌及前列腺癌。男性死亡前四位癌症与女性相同,依次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见表 7。
表 7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前十位Table 7 Top 10 cancer mortality in Hubei cancer registries,20122.2.4 城乡别恶性肿瘤死亡情况
城市地区死亡率(粗率)为202.92/10万。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城市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的是肺癌,死亡率为58.40/10万,占城市地区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8.80%,其次为肝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胰腺癌、前列腺癌、淋巴瘤和脑瘤,见表 7。
农村地区死亡率(粗率)为149.58/10万。湖北省肿瘤登记农村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居首位的是肺癌,死亡率为43.50/10万,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9.10%,其次为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淋巴瘤、脑瘤及胰腺癌,见表 7。
3 讨论
2012年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194.33/10万)略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191.89/10万)[5]。湖北地区高发的癌种为:肺癌、乳腺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构成比为59.37%。城市地区粗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标化后城市地区发病率略低于农村地区。年龄别发病死亡率趋势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发病率高峰出现在80~84岁年龄组。
湖北省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发病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而胃癌、食管癌的发病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甲状腺癌发病率(9.50/10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36/10万)[5]主要为湖北城市地区(发病中标率16.06/10万)发病率较高。与邻近省份河南省相比,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是河南省的3倍(3.07/10万)[6]。湖北省肿瘤登记城市地区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不容小觑。放射线接触是唯一确定的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7]。碘摄取异常与乳头甲状腺癌发生有关[8]。美国1978—2012年间,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率升高与过度诊断有一定关系[9]。目前的观点亦倾向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升高与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及广泛应用等检查技术水平提高和医疗资源可及性及公众防癌意识提高有关[10]。
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死亡率(中标率111.20/10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2.34/10万),亦低于邻近省份河南省死亡水平(130.49/10万)。年龄别死亡率趋势与全国水平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死亡高峰比全国提前了一个年龄组。
因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覆盖的人口数有限,用其代表湖北全省肿瘤的发病与死亡水平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此数据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湖北省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湖北省肿瘤登记地区癌症发病与死亡情况提示应继续在湖北省开展高危人群的肝癌、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早诊早治工作,以提高癌症患者生存率。同时需加强湖北城市地区甲状腺癌的规范诊疗工作以及病因学研究工作,避免过度诊断与治疗带来的不良后果。
-
[1] Jin ML,Lin F,Shen L,et al.Guideline of gastric cancer (China)[S].2011.[金懋林,林锋,沈琳,等.胃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S].2011.] [2] Wagner AD, Grothe W, Haerting J, et al.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ased on aggregate data[J].J Clin Oncol,2006, 24(18):2903-9. [3] Ajani JA, Moiseyenko VM, Tjulandin S, et al. Clinical benefit with docetaxel plus fluorouracil and cisplatin compared with cisplatin and fluorouracil in a phase III trial of advanced gastric or gastroesophageal cancer adenocarcinoma: the V-325 Study Group[J].J Clin Oncol,2007,25(22):3205-9. [4] Park SH, Lee WK, Chung M, et al. Paclitaxel versus docetaxel for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a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usional 5-fluorouracil[J].Anticancer Drugs,2006,17(2):225-9. [5] Gao G, Chu H, Zhao L,et al. A meta-analysis of paclitaxel-based chemotherapies administered once every week compared with once every 3 weeks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J].Lung Cancer, 2012, 76(3): 380-6. [6] Huang TC, Campbell TC. Comparison of weekly versus every 3 weeks paclitaxel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solid tumors: A meta-analysis[J].Cancer Treat Rev, 2012,38(6):613-7. [7] Perez EA, Vogel CL, Irwin DH,et al. Multicenter phase II trial ofweekly paclitaxel in women with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 J Clin Oncol, 2001,19(22):4216-23. [8] Seidman AD, Hudis CA, Albanell J, et al.Dose-dense therapy with weekly 1-hour paclitaxel infus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breast cancer[J].J Clin Oncol,1998,16(10):3353-61. [9] Koizumi W, Narahara H, Hara T,et al. S-1 plus cisplatin versus S-1 alone for first-line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SPIRITS trial): a phase Ⅲ trial[J].Lancet Oncol,2008,9 (3):215-2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348
- HTML全文浏览量: 26
- PDF下载量: 332